第1章 前言(第3页)

 江南士族逃难都不忘带茶具,王羲之《丧乱帖》里夹着私房菜谱:"板鸭需佐以三蒸三晒梅子";

 最卷的是贾思勰,蹲在战壕里写《齐民要术》:"敌军投石机抛来的石块,正好用来捣蒜泥"。

 2 .跨界料理发明家

 民族融合先从胃开始:

 慕容鲜卑把牛奶灌进汉人饺子,创造出最早的"奶黄包";

 汉人大厨教羌族做臊子面,结果做出辣度爆表的"火焰喷射面";

 南梁御厨用甘蔗渣酿酒,萧衍喝完直呼:"此酒应名'般若汤'"(后来成了和尚偷喝酒的黑话)。

 3 .吃货改变历史

 这些名场面笑到头掉:

 桓温北伐看到故土荒芜,突然掏出怀里的胡饼大哭:"这还是记忆中的芝麻量!"

 北魏使臣到建康谈判,因为沉迷蟹黄汤包忘了正事,最后签下"每年进贡百笼汤包"的奇葩条约;

 高欢宇文泰决战前互送特产:西魏寄来陈醋,东魏回赠大葱,士兵们蹲战壕里吃起了蘸酱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六卷 大结局:隋朝来收摊

 1 .关陇集团的逆袭之路

 这个神秘组织堪称古代版复仇者联盟:

 独孤信一人三皇后老丈人,女儿们开茶会叫"皇后座谈会";

 杨坚小时候被尼姑庵收养,练就"在佛经里夹兵法"的绝技;

 宇文邕灭佛时偷偷收藏佛像手办,后来都成了隋朝文创周边。

 2 .杨坚的骚操作

 这个混血皇帝有多会玩:

 登基时把鲜卑姓"普六茹"改成杨,私下跟老婆说:"还是汉字笔画少省墨水";

 发明"貌阅法"查户口,官员们满街逮人看面相:"这位壮士,你长得像黑户!"

 开科举考试那天,北方学子自带马扎,南方学子揣着熏香,考场秒变大型文化博览会。

 3 .三百年乱炖真香定律

 当隋军开进建康城,发现南北早已暗中融合:

 鲜卑老兵在教孙子背《论语》;

 江南绣娘在织鲜卑风格团花纹;

 茶楼说书人正讲"慕容云锤战吕布"的魔改故事;

 杨坚看着奏报笑出声:"这不就是大型历史同人展?"

 第七卷 番外篇:那些笑死人的冷知识

 1 .古人也追星

 王羲之收到粉丝送的鹅,转手就炖了,还写信致谢:"鹅肉肥美,墨汁更香";

 谢道韫粉丝团自称"咏絮才女后援会",定期举办撒盐空中行为艺术展;

 陶渊明成为躺平界图腾,粉丝见面会主题是"今天你辞职了吗"。

 2 .古代职场生存指南

 北朝官员考核要考骑马射箭+写诗,打工人哀嚎:"我要这文武双全有何用";

 南朝公务员午休必玩"曲水流觞",酒杯漂到谁跟前就得吟诗,社恐地狱;

 最惨是史官,写"帝裸奔"要被杀,写"帝夜观天象"会被同行嘲笑。

 3 .穿越生存手册

 见到高家人快逃:他们家祖传精神病不定期发作;

 碰上宇文泰要带火锅料:这哥们最爱边涮羊肉边聊兵法;

 遇到陈庆之赶紧递《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战神就爱文化人。

 第八卷 老祖宗的智慧

 1 .摸鱼大法哪家强

 谢安"东山再起"实为带薪休假二十年;

 陶弘景隐居茅山搞副业,兼职梁朝政策顾问,收咨询费用松花粉支付;

 郦道元写《水经注》全靠公费旅游,报销单写着"地理考察必要开支"。

 2 .古代凡尔赛精选

 王羲之:"最近写《兰亭序》手酸,拿它垫桌脚了";

 石崇与王恺斗富,把蜡烛当柴烧,美其名曰"照明型壁炉";

 萧衍:"唉,当皇帝好无聊,还是出家有意思"。

 3. 震惊!古人早有的操作

 慕容垂七十岁再就业:古代银发经济典范;

 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乐团:最早的女子偶像天团;

 北魏"三长制":比居委会大妈还细致的基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