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晋惠帝司马衷:一个傻白甜皇帝的生存实录(第2页)
光熙元年的寒夜,万籁俱寂,整个长安城都被黑暗笼罩着,只有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举着火把,如火龙一般蜿蜒进入城中。这支军队的到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此时,被诸王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已经六年的皇帝,正独自坐在宫殿的屋顶上,裹着一件厚厚的狐裘,仰望着星空,默默地数着星星。他的身影在寒冷的夜风中显得有些孤独和凄凉。
当司马越率领着他的军队来到宫殿前,跪地请求皇帝还驾洛阳时,皇帝突然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了司马越身上。他的眼神清澈而天真,仿佛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
皇帝轻声问道:“洛水边的芦苇荡,今冬还有大雁栖息吗?”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皇帝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司马越和他的将士们望着皇帝那张天真的侧脸,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们这才惊觉,这位一直被认为是“糊涂天子”的皇帝,竟然是八王之乱中唯一没有杀过大臣的王爷。
在这个充满杀戮和纷争的时代里,皇帝的善良和纯真显得如此珍贵。他虽然身处权力的漩涡中心,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而此刻,他的这个简单问题,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
帝王版流浪记
从成都王到河间王,司马衷的“巡幸”路线简直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旅游之旅,活脱脱一个旅游博主的打卡行程。
他在邺城品尝过最甜美的霜柿,那甜蜜的滋味仿佛能融化人的心灵;在长安,他目睹过最大的雪人,那巨大的身影让人惊叹不已;在许昌,他还收集过七十二种蝉蜕,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纹理和色彩。
而每当新的占领者前来“护驾”时,司马衷都会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认真地请教当地的美食。他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些人是叛军头子,而不是来为他导游的。
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精神,让人不禁感叹他的天真和单纯。然而,在这动荡的局势中,他的这种态度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金墉城岁月静好
被囚禁的日子对于司马衷来说,竟然成为了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他远离了外界的喧嚣和纷争,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司马衷在这里培养起了三个独特的爱好。首先,他对养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他都会仔细观察蚕宝宝们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它们吐丝的轨迹。他会记录下每一条丝线的走向,仿佛在探索一个微观世界的奥秘。
其次,司马衷对天空中的云彩也有着特别的关注。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凝视着天空,仔细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每一朵云彩在他眼中都像是一幅独特的画作,他会用文字将这些云彩的形状描绘下来,记录下每一天的云彩之美。
最后,司马衷还热衷于教他的鹦鹉背诵《诗经》。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教鹦鹉念诵那些古老的诗句,看着鹦鹉逐渐学会并模仿他的语调,他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看守的士兵们常常听到司马衷念叨着:“作茧自缚未必是坏事,至少蚕宝宝有自己的房子住呢。”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司马衷来说,被囚禁的生活就如同蚕宝宝作茧自缚一般,但他却能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安宁。
而这句话,也恰好成为了西晋士族的一个最好注脚。西晋时期,士族们虽然享有特权和荣华富贵,但他们也常常被各种规矩和束缚所限制。就像蚕宝宝被茧包裹一样,他们在表面的光鲜下,或许也有着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最后的童话
公元307年正月,寒风凛冽,洛阳郊外的官道上,一辆金碧辉煌的銮驾缓缓前行。车内,四十八岁的司马衷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手中新得的竹蜻蜓,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