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后赵中书令徐光:乱世预言家与十六国第一诤臣(第2页)
再留余地:“只是比黄帝差一丢丢~”(给老板台阶:不是您不行,是黄帝太逆天)
果然,石勒开启“凡尔赛模式”:“我哪能和黄帝比?要是遇到刘邦,我给他打工;遇到刘秀,我俩五五开!”接着爆出金句:“未知鹿死谁手!”(翻译:天下归属还不一定呢!)
这段对话妙在何处?
对外威慑:当着外国使者的面,既彰显自信,又不显得狂妄。
对内洗脑:树立石勒“豪迈开明”的形象,强化团队凝聚力。
成语带货:“鹿死谁手”从此成为中华文化顶级ip,至今仍是酒局吹牛的必备台词。
更有趣的是,徐光在这场“语言博弈”中藏了小心思。他故意将石勒与刘邦、刘秀对比,暗示后赵政权是“继承汉统”,而非“胡人僭越”。这种“汉化包装”,对缓和胡汉矛盾至关重要——毕竟石勒的羯族身份,始终是中原士族的“心头刺”。
三、“预言家”的悲剧:与石虎的生死博弈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勇猛善战但残暴嗜杀。徐光多次提醒石勒:“太子石弘温和仁厚,石虎却像定时炸弹,您百年之后必出乱子!”他甚至用历史案例警示:“曹魏重用司马懿父子,最后江山易主,石虎就是咱家的司马懿啊!”
可惜石勒过于自信,认为家族亲情能压制权力欲望。他反驳徐光:“现在天下未定,石虎是咱家的‘最强打工人’,我还指望他当霍光辅佐太子呢!”(霍光:西汉辅政大臣,此处石勒用典翻车)徐光急得跳脚,联合大臣程遐继续劝谏,甚至说出“不除石虎,咱家公司迟早破产”这样的重话,但石勒始终不为所动。
石虎对徐光的敌意,堪比现代职场里的“卷王互撕”。某次朝会,石虎提议征发十万民夫修城墙,徐光当场怼道:“陛下,您侄子这是要搞‘基建狂魔’人设,但百姓饭都吃不饱,修城墙不如修民心!”石虎冷笑:“徐中书怕是读书读傻了,乱世不修城墙,等着敌人打上门?”两人唇枪舌剑,差点在朝堂上演全武行。
更绝的是,徐光还玩起了“预言营销”。他私下对同僚说:“石虎这人,睡觉时眼里有红光,吃饭时喉结上下动得比常人快——这是反贼面相啊!”(史载徐光“数言虎有反相”)这种“玄学攻击”,放在今天妥妥是微博热搜话题:“惊!后赵高管被同事吐槽面相凶恶”。
然而,石勒始终觉得徐光“危言耸听”。他甚至调侃:“你们汉人就爱搞这些相面术,当年刘琨还说我‘骨相非凡’,结果呢?我不照样当了皇帝!”徐光内心os:老板,flag不能乱立啊!
果不其然,石勒一死,石虎立刻发动政变。他先是逼太子石弘继位当傀儡,转头就把徐光、程遐抓进大牢。徐光在狱中恐怕会苦笑:“早说了我是预言家,你们偏不信!”最终,这位看透一切的忠臣与程遐一同被杀,石虎更是将石勒的尸体草草掩埋,连陵墓位置都成了谜。
四、文化“扫地僧”:被忽视的史学贡献
除了政治谋略,徐光还是个隐藏的文化大佬。石勒虽是羯族出身,却深知“枪杆子与笔杆子都要硬”的道理,他让徐光牵头编修《上党国志》《赵书》等史书,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起居注》)。这项工作看似枯燥,实则影响深远——后赵的治国经验、民族融合历程都被系统梳理,为后世研究十六国史留下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