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东晋名士孟嘉:那个被风吹走帽子的“淡定哥”
《七绝?咏东晋名士孟嘉》
落帽龙山醉,临风色未更。
应嘲飞墨赋,遗韵启渊明。
公元4世纪的东晋,是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时代。这里有“竹林七贤”的狂放余韵,也有王谢家族的权谋博弈,更有一群把“人设”玩到极致的名士。而孟嘉,这位陶渊明的外祖父、桓温的得力干将,堪称东晋职场界的“佛系顶流”——他既能淡定应对老板的突击检查,又能用一篇小作文化解当众掉帽子的社死现场,甚至让后世文人争相为他笔下的龙山到底在哪儿吵成一锅粥。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帽飞人淡定”的名场面,扒一扒这位“东晋第一潇洒哥”的传奇人生。
一、出身显赫却靠“摆烂”出圈?
孟嘉,字万年,江夏鄳县(今湖北阳新)人,生于三国东吴司空孟宗家族,标准的“官n代”。他的曾祖父孟宗是《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的男主角,堪称古代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但孟嘉显然没继承祖辈的苦情戏基因,反而自带“魏晋名士体验卡”——自幼丧父的他,带着两个弟弟侍奉母亲,竟把清贫日子过成了“感动邻里模范家庭”,乡邻们纷纷点赞:“这届孟家兄弟,绝对是‘兄友弟恭’界的天花板!”
1. 少年孟嘉的“佛系养成记”
孟嘉的早年生活堪称“高配版寒门逆袭”。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但他愣是带着两个弟弟把苦日子过成了励志剧。邻居们回忆:“孟家厨房常年飘出野菜香,但屋里书声琅琅,比王谢家的丝竹管弦还动听。”孟嘉的“人淡如菊”人设从此时开始修炼。据《晋书》记载,他读书时“不慕荣利,好读《老》《易》”,活脱脱一个行走的“道家养生广告”。
2. 庾亮面试名场面:职场小白的“反向操作”
二十岁那年,孟嘉迎来人生第一次大考——东晋顶级hr庾亮的面试。当庾亮问起地方治理问题时,孟嘉既不背诵《周礼》,也不引用《论语》,反而眨着真诚的大眼睛说:“领导稍等,我回宿舍问问小秘书。”全场空气凝固三秒后,庾亮突然拍案大笑:“好一个实诚小伙!”转头对弟弟庾翼感慨:“这哥们儿简直是道德楷模啊!”——职场生存法则第一条:真诚才是必杀技!
二、桓温麾下的“反内卷达人”
如果说庾亮是孟嘉的职场伯乐,那么权臣桓温就是他的“霸道总裁”。被桓温任命为参军后,孟嘉开启了“打工人的佛系哲学”:
1. 名场面一:酒桌文化的清流
某日团建聚餐,桓温突然灵魂发问:“酒有啥好喝的?”全场幕僚瞬间进入高考作文模式,有人扯“杜康解忧”,有人拽“曲水流觞”,唯独孟嘉抿了口酒,悠悠道:“老板,您还没解锁酒中真·奥义啊!”接着他金句频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因为越接近自然越高级!”在场众人直呼内行,从此“孟嘉酣饮”成为酒局文化中的清流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