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晋醉司马谢奕:官场的"暴脾气"与真性情(第2页)
三、与桓温的"酒肉朋友"
永和元年(345年),谢奕迎来了仕途转折点——被征辟为安西将军桓温的司马。这段关系堪称东晋官场最奇特的上下级关系。
桓温何许人也?当时东晋最有权势的军事强人,后来差点篡位的主儿。一般人见他都战战兢兢,谢奕倒好,直接跟他称兄道弟起来。史书记载二人"每因酒酣,辄失礼度",说白了就是喝高了就勾肩搭背,完全不顾及身份。
最经典的当属"追酒"事件。某次军中宴饮,桓温不胜酒力想溜,躲进夫人南康公主的寝帐。按常理,下属该识趣告退了。可谢奕偏不,他拎着酒壶追进去,非要桓温继续喝。南康公主哪见过这场面,正要发怒,却见谢奕一本正经地行礼:"臣这是在帮将军练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功夫呢!"一句话把公主逗乐了,桓温也只好苦笑着出来继续喝。
不过谢奕并非只会喝酒。作为司马,他在军务上极为干练。有一次前线军情紧急,正值隆冬,士兵们冻得直打哆嗦。谢奕当即下令打开府库,把准备过年的酒肉全部分给将士,还把自己的狐裘给了站岗的士兵。有人提醒他这不合规矩,他眼一瞪:"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结果士气大振,打了个漂亮仗。
桓温曾这样评价他:"谢奕这个人,喝酒时像个疯子,办事时像个疯子,但偏偏每件事都办得妥妥当当。"这话看似矛盾,却道出了谢奕的独特之处——他用看似随性的方式,做着最靠谱的事。
四、吏部尚书的"另类"选才术
升任吏部尚书后,谢奕把这个主管官员任免的要职干出了新花样。当时选官讲究门第、清誉,谢奕却更看重真才实学。
他有个绝招:请候选人吃饭。不过这不是普通的饭局,而是刻意安排的"鸿门宴"。席间让人故意激怒候选人,或制造各种意外状况。谢奕就躲在屏风后观察,看对方如何应对。他认为,一个人在突发状况下的表现最能反映真实品性。
《晋阳秋》记载了这么个故事:有个叫王蕴的寒门士子,才学出众但性格耿直,在清谈场上得罪了不少人。谢奕特意设宴试探,席间让人故意刁难他。王蕴不卑不亢,既坚持己见又不失礼节。谢奕当场拍板:"此人可用!"后来王蕴果然成为一代能臣。
更绝的是谢奕的"街头偶遇"法。他常常微服私访,在茶楼酒肆间偶遇考察对象。有一次,他扮成商人与一个候选官员同船,故意在船上制造纠纷。那人处理得当,后来被破格提拔。当对方得知真相前来道谢时,谢奕哈哈大笑:"别谢我,要谢就谢你那天的好脾气!"
这些不拘一格的选才方式,在当时引起不少非议。有人弹劾他"有失体统",谢奕上朝辩解:"我选的是能做事的官,不是会演戏的戏子!"把满朝文武噎得无言以对。
五、谢氏家族的"总设计师"
表面上看,谢奕是个性情中人;实际上,他是谢氏家族崛起的"总设计师"。他就像下围棋,每一步都暗藏玄机。
对弟弟谢安,他采取"放养"策略。当时谢安隐居东山,整日与名士游山玩水,就是不肯出仕。舆论都说谢家老二不务正业,谢奕却从不催促。有人问他为何不管教弟弟,他神秘一笑:"你们不懂,我这弟弟是在下一盘大棋。"果然,谢安后来"东山再起",成为挽救东晋危局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