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东晋名士桓彝:从“裸奔达人”到“殉国铁汉”的魔幻人生(第2页)

 桓彝的仕途比过山车还刺激:

 怒炒皇帝:晋元帝时期,他做到中书郎(中央秘书)、吏部郎(组织部处长),眼瞅要升职加薪,却发现权臣王敦把持朝政。某日朝会,王敦当众羞辱大臣,桓彝拍案而起:“这班我不上了!”当场递交辞呈,跑到深山里当起“隐士”,日常活动包括: 对着瀑布朗诵《离骚》(惊起野鸟无数);把官服剪成渔网捕鱼(收获三条小鲫鱼);在树干刻字:“此处有贤人,速来三顾!”(可惜刘备没穿越)。

 王者归来:王敦造反后,晋明帝连夜派特使进山寻人。使者找到桓彝时,他正蹲在茅屋前烤红薯。听闻国难,他扔了红薯翻身上马,三天狂奔五百里回京献策:“王敦看似凶猛,实则外强中干,陛下只需……”后来他亲赴前线督粮,用祖传话术把地方豪强忽悠得纷纷捐粮,被史书赞为“辩才无双”。叛乱平定后,他喜提万宁县男爵,食邑六百户。百姓热议:“裸奔达人变身帝国男爵,这剧本网文都不敢写!”

 被迫营业:朝廷让他出任宣城内史(相当于省长),他疯狂摆手:“我不行!我真不行!”同僚温峤(着名段子手)神补刀:“你能文能武还能疯,非你不可!”硬把他架上马车。出发当日,建康百姓夹道欢送,有小孩大喊:“桓大人记得穿裤子啊!”(裸奔梗过不去了)

 四、宣城基建狂魔:从“行为艺术家”到“百姓男神”

 初到宣城,桓彝傻眼了:战乱后的土地荒得像被羊啃过,百姓跑得比兔子还快。他站在城楼上仰天长叹:“这哪是太守府?分明是野生动物园!”随即开启“硬核改造”模式:

 第一阶段:人口召回计划

 亲自敲锣游街:“返乡种田送宅基地!前一百名送桓太守亲笔春联!”

 派人到邻郡散布谣言:“宣城发现金矿啦!”(实际是组织流民开荒)

 设立“最美农家”评选,获奖者可得太守共进晚餐(菜还得自备)。

 第二阶段:城墙攻坚战

 带着百姓修筑七里城墙时,桓彝化身“工地卷王”: 凌晨四点巡视工程,吓得监工梦里都在搬砖;发明“分段承包制”:每家负责一段,刻名留念;亲自拉板车运石料,累到官服破洞露出补丁。

 某日暴雨冲垮地基,五旬老汉桓彝跳进泥水高呼:“城墙不倒,宣城不老!”群众感动哭成一片,硬是冒雨抢修三天三夜。竣工当日,他题写“宣城永固”四字,至今仍是当地文旅招牌。

 第三阶段:民生大礼包

 推行“阶梯税收”:种十亩以下免税,百姓直呼“桓青天”。

 开办“扫盲夜校”:亲自教老头老太写名字,课堂常爆笑:“王大爷,您这‘王’字写得像三根烤串!”

 发展特色经济:组织妇女编草鞋,外销时打广告“桓太守同款潮鞋”。

 两年后,宣城从“鬼城”逆袭成“网红郡县”,百姓爱他爱到编歌谣:“桓内史,草鞋穿;修城墙,减税钱!”连隔壁郡守都来偷师:“老桓,你这扶贫秘籍借我抄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