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后秦将姜协:黄河打了个喷嚏,接住了一位“杠精”将军(第2页)


 定城的小胜,就像垂死病人回光返照时脸上那抹诡异的红晕,亮了一下,然后…更黑了。姜协的胜利,顶多算是给帝国这艘破船漏水的地方糊了块膏药,水是漏得慢了点,但船该沉还得沉。


 刘裕大佬的“灭国主力天团”根本没受小插曲影响,裹挟着碾压一切的“钢铁洪流”,轰隆隆地继续推进。他手下猛将如云: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个个都是能单刷副本的狠角色。兵分n路,从潼关、武关等各个方向,对后秦的心脏地带——关中平原,发起了“买一送十”的狂暴总攻。潼关天险,在晋军“攻城器械无限续杯”的猛砸下瑟瑟发抖;武关要地,求救信雪片般飞向长安。


 老板姚泓彻底慌了神。面对刘裕这尊“灭世大佛”,他在长安深宫里表演起了“无头苍蝇团团转”,下的命令前言不搭后语,朝廷上下弥漫着“快跑啊!世界末日啦!”的绝望气息。此刻,帝国能指望的“维修工”,只剩东平公姚绍和他身边那位刚证明了自己是“技术大牛”的副手姜协了。姚绍被火线提拔为“全国总包工头”(都督中外诸军事),姜协作为他最得力的“施工队长”,再次被推到帝国崩塌的最前线。任务?地狱pLus版——堵住潼关这个眼看就要被洪水冲垮的破口子!


 姚绍和姜协,这对“难兄难弟”,在帝国最后的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加班”能量。他们像救火队员,带着后秦最后能凑出来的“维修队”(精锐?勉强算吧),在潼关一线跟刘裕手下那群“拆迁大队长”(王镇恶等)展开了惨烈无比的“拉锯战”。战场变成了巨型绞肉机。史书说姚绍一度打退了王镇恶的猛攻,甚至还派手下姚鸾去“断刘裕的粮”(想饿死晋军?想法很大胆)。姜协作为姚绍的“首席执行工具人”,肯定承担了最苦最累最要命的活:哪里的城墙快塌了,他得带人去顶;哪里的缺口守不住了,他得带人去填。他的勇猛和坚韧,就像一块冰冷的钢,在绝望的战场上硬撑着那摇摇欲坠的防线,堪称“氐族996模范员工”。


 然鹅!个人的爆肝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脆弱得像块小饼干。后秦这公司,早就资不抵债,积重难返。更要命的是!就在这生死存亡、加班加到秃头的关键时刻,“总包工头”姚绍同志,因为长期“007”、压力山大、忧愤交加,直接在军营里…“过劳死”了!《资治通鉴》写得明明白白:“(姚)绍发病呕血”,把“项目”交接给姚赞后,嘎嘣,下线了。顶梁柱的突然“宕机”,对于本就快崩溃的后秦“项目组”来说,简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钢筋混凝土的那种!军心?瞬间碎成二维码。士气?直接跌停板。 失去了姚绍这个核心“项目经理”,姜协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力回天(毕竟他只是个“技术骨干”,没有“管理权限”啊!)。潼关防线终于被王镇恶、沈林子这些“拆迁高手”彻底砸穿。后秦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宣告破产。长安城,这座曾经的帝都,像被扒光了衣服,直接暴露在晋军的“铁蹄”之下。**姜协拼了老命996维持的危局,最终因为“项目经理”的猝死而功亏一篑,化作一声叹息。那一刻,姜协心里估计奔腾过一万头神兽:“坑爹啊!项目黄了,锅还得我背?!”


 四、长安城破:老板跑路,员工跳河


 潼关失守的消息,如同阎王爷亲自敲的丧钟,在长安城上空duangduang作响。老板姚泓同志,在后秦“公司”破产清算的最后时刻,充分展示了他的“职业素养”——不是“与公司共存亡”,而是“跑得比谁都快”!他带着老婆孩子(皇后、宗室)和最后几个“保安”(卫队),上演了一出“长安大逃亡”,目标是石桥(长安附近),试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或者…找个地方躲猫猫?史书记载他最后是“带着老婆孩子和群臣,跑到王镇恶的军营门口…投降了”(《晋书·姚泓载记》)。那场面,怎一个惨(怂)字了得!后秦,这个氐族(也有说羌族,现代多倾向氐族)建立的、曾经雄霸关陇的“创业公司”,在运营了三十多年后,正式宣告倒闭。长安城头,后秦的“Logo”被扯下来,换上了东晋(即将是刘宋)的新“招牌”。


 在这片亡国的巨大混乱和哀嚎中,姜协,这位后秦最后的“技术骨干”之一,他的选择和老板的“提桶跑路”形成了宇宙级反差。当姚泓跪在王镇恶门口唱《征服》时,姜协正带着身边最后一批不愿签“卖身契”(投降)的“老同事”(残部),在乱军中且战且退。他们的目标不是“活命”,而是找个有尊严的“注销账号”地点——黄河。


 历史的镜头终于吝啬地对准了姜协,只为记录他如何“销号”。《晋书》说:“姚赞带着一百多号皇族也投降了刘裕,刘裕把他们全宰了。把姚泓送到建康(南京)菜市场砍了。姚恢、姜协等人都死在乱军里(‘皆没于阵’)。” 寥寥几笔,交代了帝国覆灭的惨烈结局。姜协的名字,混在一堆“不屈者”里,“没于阵”。更震撼的细节来自《十六国春秋辑补》:“(姜协)知道大势已去,投河自杀。那天黄河的浮冰(流澌)居然慢下来了,好像有神仙帮忙似的(‘若有神助焉’)。” 当退到黄河边,身后是追兵的“交账号不杀”的呐喊,眼前是滚滚浊浪,姜协知道“游戏结束”了。 他拒绝了刘裕可能(或者根本懒得)开出的“招安”条件,也拒绝了当俘虏去“踩缝纫机”的屈辱。他选择了一种最古老、最硬核的方式,来扞卫自己作为“氐族打工人”的最后尊严——一个信仰之跃,扎进那奔腾不息、象征华夏文明源头的黄河!内心os估计是:“这破项目,老子不跟了!甲方(后秦)倒闭了,乙方(刘裕)也别想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