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后燕优柔之君慕容宝:一手王炸打得稀碎的“跑跑”皇帝

《七绝?咏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龙城饮刃堕星躔,参合陂荒铁甲湮。

 垂训空悬金柝冷,烽烟尽染裂缣篇。

 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这位鲜卑贵胄登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仿佛自带Bgm(背景音乐)。然而,退场时却只剩仓皇背影和一片狼藉的舞台事故现场,Bgm也切成了凄凉的二胡独奏。慕容宝同志,用他跌宕起伏(主要是跌宕)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开局王炸,结局渣渣”。

 一、 起手天胡:太子爷的“华丽”转型记

 慕容宝同志,绝对是十六国时期“投胎学”的优等生代表。他手里攥着的,堪称是顶级ssr(稀有卡牌)出生卡。老爸是威震北方的战神、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老妈是正宫皇后、出身段部鲜卑名门的成昭皇后段氏(第一任)。公元358年(或355年,史载有出入,但学界多采358年说),他降生在信都(今河北衡水),小名“库勾”,标准的鲜卑顶级贵族配置。这起点,让多少同时代的枭雄羡慕得后槽牙都咬碎了——比如隔壁那位正在草原上吃沙子的拓跋珪小朋友(后来的北魏道武帝)。

 按说,这剧本就该是躺赢的节奏。然而,年轻时的慕容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地主家的傻儿子”。《晋书·慕容宝载记》一点没给这位未来皇帝面子,直接盖章定论:“少轻果无志操,好人佤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小子啊,轻浮冲动没担当,胸无大志,还特爱听马屁精忽悠。整天游手好闲,信用度基本为零。十六岁那年,跟着老爸慕容垂逃离内斗成风的前燕,投奔了前秦天王苻坚。在苻坚手下,靠着老爹的面子,勉强混了个“太子洗马”(太子的跟班兼老师,但当时苻坚太子是苻宏,这官有点虚)、万年令(京城郊区县令)之类的闲职,属于典型的“镀金型”官二代,政绩?不存在的。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384年。那年头,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揍得满地找牙,前秦这艘大船眼看要沉。慕容垂这位老船长,瞅准时机,果断拉起队伍单干,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宣布复立燕国(史称后燕)。就在这风云激荡的时刻,二十九岁的慕容宝同志,仿佛突然被一道名为“责任感”的闪电劈中(或者更可能是嗅到了权力顶峰的香气),瞬间“开窍”了!他开始“砥砺自修,敦崇儒学”——简单说就是疯狂补课,恶补儒家经典,把自己包装成知书达理的文化人。同时,“工谈论,善属文”——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写文章也像模像样。最关键的是,他学会了“放下身段”,对父亲身边那些能递上话的近臣,态度好得不得了,小恩小惠不断。这套“形象重塑工程”简直堪称古代版的“人设营销”,效果拔群!

 朝臣们被这位“浪子回头”的太子爷感动(忽悠)得热泪盈眶,纷纷点赞:“宝公子真乃贤德之人啊!国家有希望了!”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爹慕容垂,也被这“华丽转身”迷惑了双眼,觉得这个儿子虽然早年有点不着调,但现在看来,“器识沈敏”,能继承咱老慕容家的江山!于是,太子之位,稳稳到手。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女人!慕容垂后来续娶的皇后段元妃(慕容宝的姨妈兼后妈),就是个明白人。她冷眼旁观,对慕容垂发出了堪称史上最精准的“职场评估”之一:“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 翻译一下:太子这人吧,表面看着挺体面,但骨子里优柔寡断。太平年月或许能当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可要赶上乱世危局,他绝对扛不起担子!这预言,精准度堪比gps定位,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可惜,被儿子“新形象”蒙蔽的慕容垂,不仅没听进去,反而怼了回去:“你想让我当晋献公吗?”(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慕容垂这是在指责段元妃离间他们父子)。得,自己把路堵死了。

 二、 登基即“癫疯”:骚操作三连击,招招致命

 公元396年四月,一代雄主慕容垂病逝。慕容宝同志,终于熬成了“宝总”,哦不,是“陛下”!他踌躇满志地坐上龙椅,改元“永康”。然而,历史很快证明,他这个“永康”,注定是“永不康”。新官上任三把火,慕容宝陛下这“三把火”烧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鬼哭神嚎,堪称“亡国三连击”。

 第一把火:逼杀后妈,自毁长城!

 刚坐上龙椅,屁股还没焐热呢,慕容宝的第一道“圣旨”就让人大跌眼镜——不是稳定朝局,不是安抚民心,而是急吼吼地派人去威胁自己的继母、那位看透了他的段元妃!他派了自己的弟弟、赵王慕容麟去传话(让兄弟去干这种脏活,真是“兄友弟恭”啊),大意是:“老妖婆!你不是总在先帝面前说我坏话,想废了我吗?现在先帝走了,你的好日子到头了!识相的赶紧自己了断,不然我灭你全族!”段元妃何等刚烈,闻言怒斥:“你们兄弟逼杀继母,天理难容!这江山,必亡于你手!”骂完,这位见识不凡的奇女子,慨然自尽。慕容宝陛下,上任第一天,就给自己头上扣了个“逼杀母后”的超级大黑锅!朝野上下,目瞪口呆,心寒不已。这政治智商,基本告别自行车了。

 第二把火:废长立幼,自埋巨雷!

 慕容垂临死前,其实对继承人安排有过深思熟虑,他觉得慕容会(慕容宝的庶次子)年轻有为,在镇守龙城旧都时表现不俗,曾明确表示想让慕容会接班。但慕容宝同志显然对老爹的遗嘱选择性失明。为啥?因为宠妃段氏吹的枕头风?因为慕容盛(慕容宝的长子)嫉妒弟弟慕容会的才能,拼命在老爹面前夸自己年幼的异母弟慕容策(小段氏所生)贤能?因为那位“好兄弟”慕容麟,为了拍马屁,也极力撺掇立幼子?总之,在老婆、儿子、弟弟的“合家欢”忽悠下,慕容宝心花怒放,力排众议,悍然废黜了颇有才能和威望的慕容会,改立年仅十一岁、除了“可爱”暂时看不出啥雄才大略的慕容策为太子。当群臣违心附和“陛下圣明”时,慕容宝大概正陶醉在自己的“英明决策”中,完全无视了被废黜的慕容会眼中那足以冻死人的寒光。这颗至亲相残的巨雷,就这么被他亲手埋下,导火索滋滋作响。

 第三把火:户口普查,猛踩油门!

 慕容垂临终还有个遗命:搞一次全国性的户口普查(校阅户口),目的是裁撤冗余军营,明确士族(世族)身份,解决当时“军营荫户”严重的问题(很多百姓依附军队逃避国家赋役),本意是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算是个好政策。但好经到了慕容宝手里,硬是给念歪了。他推行起来那叫一个简单粗暴、急功近利,“法律严峻政令苛刻”(《晋书》原话),完全不顾及社会承受力和执行中的实际困难。结果呢?“朝廷上下,人心各异;百姓之中,十家九叛”(也是《晋书》说的)。登基才几个月,国内已经是怨声载道,离心离德。这把火,直接把后燕这口大锅下的柴火,烧成了熊熊烈焰,眼看就要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