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复仇影帝与烧着了自家后院的暴躁流星(第2页)

 就在这月黑风高、酒气熏天的夜晚,慕容盛觉得时机成熟了!他联合了早就策反好的亲信大将李旱等人(李旱:终于轮到我出场领盒饭钱了!),如同猛虎下山,直扑庆功宴现场!刀光剑影,杯盘狼藉,醉醺醺的兰汗父子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刀下亡魂。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政变,干净利落!短短几个月,慕容盛完成了从“阶下待宰羔羊”到“龙城话事人”的惊天逆转!这效率,堪称十六国版“速度与激情”!

 政变成功后,慕容盛很“谦虚”,没有立刻登基,而是先自称“长乐王”,代理朝政(摄政)。毕竟刚杀了岳父(兼杀父仇人),吃相不能太难看,得走个流程。等到第二年(公元398年),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才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建平(后来又改成长乐),追尊老爹慕容宝为为“惠愍皇帝”,庙号 “烈宗”;追尊伯父慕容令(慕容垂长子,慕容宝同母兄,因王猛“金刀计”被害)为 “献庄皇帝”,并为其立庙祭祀;尊崇慕容垂嫡妻段氏(慕容宝嫡母,慕容垂正妻)为 皇太后,延续慕容垂嫡系正统。该有的排面有了,接下来就是开始着手整顿被折腾得够呛的后燕朝廷。

 五、打怪升级搞建设——暴君的“高光时刻”

 登基后的慕容盛,仿佛开启了“工作狂”模式,展现出了相当不俗的治国理政能力,让人一度以为后燕要中兴了。

 1.对外“打怪”

 北揍库莫奚(东胡系游牧民族): 这帮邻居不太安分,经常来打秋风。慕容盛御驾亲征(也可能是派大将),一顿胖揍,打得库莫奚找不着北,俘虏了大量人口和牲畜。这波操作,相当于给国库和劳动力市场来了次“双十一大促”,大大充实了国力。战利品:牛羊马匹若干,人口xxx,国家gdp+1。

 东征高句丽(朝鲜半岛北部强权): 公元400年,慕容盛亲自挂帅,率领三万精兵(在当时算不小的数目了),剑指东北老邻居。打到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时,面对坚固城墙,士兵们有点怵。慕容盛一看士气不振,立马开启“战前动员演讲”模式,策马阵前,声音洪亮:“兄弟们!怕什么!当年汉武帝就在这设郡(玄菟郡)!咱们大燕铁骑,难道要让老祖宗看笑话吗?给我冲!”(大意)。皇帝亲自打鸡血,效果拔群!大军士气如虹,连克新城、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畔)两座坚城,开疆拓土七百余里!为了巩固战果,他还强行迁移了五千多户高句丽人到辽西地区搞建设。这一仗,打得高句丽服服帖帖,后燕在东北亚的威望蹭蹭上涨,重现了些许当年汉朝辽东四郡的雄风。慕容盛得意地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新领土,get√!

 2.对内“搞建设”:

 吏治整顿(kpi考核与破格提拔): 慕容盛深知,朝廷要运转,干部队伍是关键。他搞了个大动作——亲临“东堂”(类似高级会议室),现场办公,对中央各部门的官员进行“年终考核”(也可能是突击检查)。据说效率极高,一天之内,就根据表现破格提拔了十二位贤能之士!这波操作,让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卷起来了!官员们上班摸鱼的心都收紧了,毕竟老板随时可能来查岗发“升职大礼包”(也可能是炒鱿鱼通知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济政策(均田制与减负): 连年战乱,老百姓苦不堪言。慕容盛推行了“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相当于给水深火热的百姓发了个“政策红包”,让大家喘口气,恢复点元气。农民伯伯表示:虽然皇帝脾气爆,但这政策还算实惠。

 司法改革(限时审案与“减刑”争议): 慕容盛还规定,案件必须在十天内审结(效率要求很高啊!),并且下令减少刑讯逼供(这点在当时算进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同时又推行了非常严酷的刑罚,尤其是连坐法(一人犯罪,牵连亲属邻居)。朝堂上就有大臣委婉地提出:“陛下,这法律是不是太狠了点?吓到花花草草…哦不,是吓到臣民了。” 慕容盛眼睛一瞪,龙威毕现:“法律不严?那怎么吓唬那些宵小之徒?怎么体现朕的威严?!”(“立法不严,何以震慑宵小?”)。群臣瞬间鸦雀无声,集体进入“静音模式”。这司法改革,就像一颗糖衣苦药丸,外面看着有点甜(限时审案、减少刑讯),里面却苦得要命(严刑峻法,尤其是连坐)。

 六、猜忌狂魔上线——自毁长城的“骚操作”

 如果慕容盛一直保持这种“明君模式”,后燕说不定真能多撑几十年。可惜啊,“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这位爷,内心深处住着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猜忌狂魔”。他太清楚权力斗争的残酷了(毕竟亲身经历过),对谁都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要害朕!这种心态,让他后期干出了一系列堪称“自毁长城”的窒息操作。

 宗室大清洗(“消消乐”玩上瘾): 慕容盛觉得,那些开国功臣慕容恪、慕容隆的后代,枝繁叶茂,能量太大,保不齐哪天就变成下一个“兰汗”。不行,必须清理门户!于是,一场针对慕容家自己人的大清洗开始了。管你有没有反心,只要姓慕容,又有点实力或名望,都可能成为目标。史书上记载他“诛元功,戮贤俊”,杀得宗室内部血流成河,人心惶惶。有负责管理皇族事务的宗正卿(相当于慕容家族长)实在看不下去了,捧着族谱,战战兢兢地劝:“陛下,血脉相连啊,好歹…好歹留几根苗吧?” 慕容盛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吐出的话比东北腊月的风还冷:“野草不除根,春风一吹又得生!”(“野草除根,春风难生!”)。得,这下连根拔起。后燕的统治根基——鲜卑慕容氏贵族集团,被他亲手砍得七零八落。这波操作,相当于把自家承重墙给拆了,房子能不塌吗?

 冤杀李朗(疑神疑鬼的最高境界): 辽西太守李朗,在任好几年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可能是政敌,也可能纯粹是慕容盛的幻觉)跑到慕容盛面前打小报告:“陛下!李朗那小子要反!” 慕容盛一听,火冒三丈,连基本的调查核实都懒得做(或者觉得没必要),直接下令:诛!李!朗!全!族!可怜的李朗,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灭了门。李朗留在老家的旧部(也可能是亲戚朋友)闻讯,悲愤交加,真的就反了!占据城池,要为李朗讨个说法。慕容盛带兵去平叛,一看城池坚固,强攻损失太大。这位爷又发挥了他的“智谋”——玩起了“回马枪”:假装撤军,大摇大摆地走。守城的叛军一看,哟,皇帝撤了?绷紧的神经放松了,该吃吃该喝喝。结果,慕容盛杀了个回马枪,趁着守军松懈,一举攻破城池。智谋确实高,但手段之酷烈,令人齿寒。为了平自己制造的叛乱,又搭进去多少条人命?这笔糊涂账,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