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南燕开国君主慕容德:一把金刀开国的鲜卑枭雄乱世创业史(第3页)
五、 帝王终局:影帝级的葬礼与“败家子”的速朽
公元405年秋天,七十岁的慕容德同志病倒了。躺在龙床上,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后继无人啊! 亲儿子早夭,皇位传给谁?戏精附体的他,上演了人生最后一场大戏。
金刀定太子:看着眼前高大英武的侄子慕容超,再看看那把见证家族血泪的金刀,慕容德郑重宣布:“超啊,以后这摊子,就交给你了!”(立为太子) 权力交接,完成!
影帝级葬礼:十棺同出,玩消失!同年十月,慕容德驾鹤西去。当夜,广固城上演了一场“大型迷惑行为艺术”——侍从们抬着十多口一模一样的棺材,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同时出发!(《晋书》:“为十余棺,夜分出四门,潜葬山谷”) 真身埋哪儿?鬼才知道!这位乱世影帝,最终只在地图上留下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坐标——“东阳陵”。(秘葬,莫知所在,故虚设东阳陵)
然而,剧本总是充满反转,他精心挑选的继承人慕容超同志,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崽卖爷田心不疼”,上位后秒变“昏君体验卡”用户。
亲小人:宠信佞臣公孙五楼,把朝廷变成“公孙家小卖部”(“五楼专权”);远贤臣:把慕容德留下的肱骨之臣慕容钟等一顿乱杀,自毁长城(《资治通鉴》卷一一五);瞎折腾:沉迷打猎扰民,大搞面子工程(重修广固宫殿),国库迅速见底;拒良策:公元409年,当东晋“战神”刘裕带着北伐大军杀到时,慕容超刚愎自用,死活不听手下“守险清野,断敌粮道”的正确建议(《宋书·武帝纪》),非要玩“正面硬刚”。结果… 公元410年,广固城破,二十六岁的慕容超被押到建康(南京)砍了脑袋。慕容德同志一把金刀、一场神迹、十年辛苦创下的南燕基业,仅仅存在了十一年,就“啪叽”一声——凉凉了!
六、 青史再整容:撕掉“奸雄”标签,看一个真实的慕容德
唐朝“八卦主编”房玄龄在《晋书》里盖章慕容德是“奸雄”(“奸雄之志”),但咱扒开史料细品,这位爷简直是个“矛盾综合体”。
权谋宗师 vs 仁厚甲方:淝水战后冷酷甩锅张夫人(权谋求生),治山东时却严令“禁掠抚民”(仁政安民)。标准答案:看人下菜碟,生存是第一生产力!
鲜卑悍将 vs 汉化先锋:打仗靠鲜卑铁骑冲锋陷阵(保留民族武力值),治国却大搞儒家文教,学宫盐铁一样不落(全面汉化)。核心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天命影帝 vs 实干老板:滑台称王时狂蹭“景星”、“玉玺”热度(营销大师),背后却是实打实的盐铁官营、普查户口、招揽流民(基建狂魔)。成功秘诀:ppt要做得好,地基更要打得牢!
那把开启他传奇一生的金刀,最终随着慕容超的人头落地,永远埋在了建康的刑场下。但慕容德在山东搞的那套“汉化改革套餐”——修学校、搞普查、开国企、引人才,已经像涓涓细流,把慕容鲜卑这个曾经的“游牧代码”,悄悄写进了中原文明的“主程序”。后来北魏孝文帝搞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全盘汉化”,说不定就是在史书上翻到慕容德同志这份“山东试点报告”后,一拍大腿:“这方案靠谱!抄他!” 慕容德用一把金刀劈开的,其实是北方游牧族群融入华夏大熔炉的一道历史窄门。门虽窄,他硬是挤了过去,还顺手点了个灯。
千载之下,广固城的废墟早已隐入尘烟。但当你漫步在青州(古广固)的街头巷尾,或许还能在老人的故事里,听到那个鲜卑王者的传说:他曾在商山叮叮当当炼过铁,在乌常泽咸咸的海风里晒过盐,更在连天的烽火与号角间隙,让朗朗的读书声,倔强地回荡在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慕容德,一个被史书贴上“奸雄”标签的男人,却在山东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抹奇特的、混杂着权谋与温情、胡风与汉韵的历史亮色。
后记:《沁园春?南燕慕容德金刀开国》
冰锁黄河,星耀济滨,龙跃海湄。
看轻骑横纵,齐烟尽扫;金刀曜锷,岱岳低眉。
盐沸乌常,铁熔荏岭,十万流民避地归。
凭天堑,正城吞寒雾,旌卷晴晖。
从来浊世堪悲。幸儒脉未随劫火摧。
有学宫振铎,书惊鸑鷟(yuè zhuo?);玉墀延士,策动春雷。
荫户严稽,桑麻广植,欲使蒿莱生瑞芝。
终铸就:这皇图基业,赫赫如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