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南燕"首席风控官"封孚:乱世生存大师、幽默治国第一人(第2页)

 案例一:“陛下,您这是要‘单飞’吗?”开篇那个阻止慕容德迁都彭城的经典案例,就是封氏幽默的巅峰之作。他没有直接说“迁都劳民伤财,动摇国本”这种大道理(皇帝可能听腻了),而是巧妙地描绘了一幅皇帝乘船“一日千里”,百姓拖家带口在后面“望船兴叹”、“累成狗”的滑稽画面。一句“岂非陛下独往乎?”(您这不是要自个儿飞了吗?),瞬间点出迁都计划脱离群众、不切实际的要害。慕容德在笑声中欣然接受,此计划永久搁置。这效果,比十个大臣跪着哭谏都强!

 案例二:“陛下,您是要跟神仙抢房子住吗?”慕容德晚年,功成名就,难免有点追求“身后名”的想法。他想在青州建一座超级豪华、气派非凡的皇家宗庙(祭祖的地方),预算估计能吓死人。群臣一看皇帝兴致高昂,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封孚老爷子又出马了。他没有慷慨激昂地批评铺张浪费,而是用一种近乎“天真无邪”的好奇口吻问道:“陛下啊,您打算修的这庙,那叫一个雄伟壮观!不过老臣有个小小的疑问哈:等这庙修好了,您是打算自己搬进去住呢?还是让给列祖列宗的神灵们住啊?”(“陛下营构太广,恐非神明之意。” 史载其言虽稍异,但幽默讽刺之精髓一致)。这话问得,简直绝了!既点明了庙是给神住的,修得跟活人宫殿似的纯属浪费;又暗戳戳地提醒皇帝,您老人家还活得好好的呢,这么着急给自己修“阴宅”?慕容德再次被逗乐了,哈哈大笑之后,立刻下令:“行了行了,别修那么大,意思意思得了!” 一场可能的财政灾难和民怨,又被封老爷子一个段子轻松化解。

 封孚的这种“幽默谏诤法”,在“文死谏,武死战”的悲情官场文化中,绝对是一股清流。他不靠撞柱子、抹脖子来刷存在感,而是用智慧和幽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皇帝心甘情愿地接受正确意见。这本事,不是一般的高!堪称古代版的“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幽默化解固执。

 三、老骥伏枥,“毒舌”遗言与精准预言

 时间一晃到了公元405年(东晋义熙元年),南燕的“开国Ceo”慕容德驾崩了,接班的是他侄子慕容超。这位新老板慕容超同志,年轻气盛,阅历尚浅,偏偏还特别喜欢听“甜言蜜语”。他把一个叫公孙五楼的马屁精(史载此人“奸佞倾险”)当成了心腹宝贝,各种提拔重用。

 此时我们的封老爷子,早已位极人臣,官拜司徒(三公之一,荣誉最高官职),但已是风烛残年,病体缠身。眼看着自己辛苦参与建设的“南燕公司”可能要被“关系户”和“马屁精”带进沟里,老爷子急啊!躺在病榻上也不消停,发挥余热。

 操作一:临终人事布局老爷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赶紧把可靠的老同事、心腹大臣叫到病床前开“临终战略会议”。他忧心忡忡地说:“那个公孙五楼,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办公室毒瘤’!我死后,他肯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祸害朝纲。你们几个,等我咽了气,务必联名上书给新皇帝,强烈建议把宗室里比较靠谱的慕容钟(慕容德的另一个侄子)请回来主持大局,取代公孙五楼那个小人!” 瞧瞧,都这时候了,封老爷子还在操心公司的人事安排,生怕自己一走,公司就乱了套。这敬业精神,感人肺腑!

 操作二:最后的“毒舌”谏言慕容超虽然有点“昏”,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亲自跑到封孚病榻前,假装虚心求教:“老司徒啊,您是老前辈,经验丰富,给朕说说,这国家该怎么治理才好呢?”(“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孚言皆不用。”)封老爷子估计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小子不是真心请教,但该说的话还得说。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开启了“毒舌”模式(当然,还是带着点黑色幽默):“陛下啊,您虽然继承了先帝(慕容德)这份偌大的家业(江山),但是呢……”老爷子喘了口气,“……老臣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您的天资(水平),恐怕还……还比不上先帝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孚言皆不用。临卒谓超曰:‘臣虽不逮先贤,然奉事累朝,位至台鼎。今天祚南燕,陛下虽天纵英武,然未若先帝。’”) 这话说得,简直是在新皇帝心口上“温柔地插刀”啊!潜台词就是:小伙子,你能力不行,悠着点!紧接着,老爷子还是给出了“药方”:“您要是真想坐稳这江山,就听我一句劝:亲近贤能的大臣,远离公孙五楼那种只会拍马屁的小人(‘亲忠正,远奸佞’),把朝廷内外的关系都理顺了(‘和内外’),这样或许还能保住咱这南燕的基业。” 这番临终谏言,既是忠告,也是警告,堪称封老爷子最后的政治遗嘱,充满了无奈和忧虑。

 精准预言:一语成谶封孚老爷子眼睛一闭,腿一蹬,撒手人寰。他担心的事情,如同他精准的预言一般,分毫不差地上演了。慕容超把封孚的忠告当成了耳旁风,继续宠信公孙五楼。公孙五楼仗着皇帝宠信,专权跋扈,排除异己,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慕容超本人也是刚愎自用,还跑去招惹了当时最不该惹的狠人——东晋的“战神”刘裕。结果,刘裕正愁没理由北伐呢,慕容超自己送上门来。公元410年,刘裕大军压境,南燕国灭,慕容超被俘斩首。后世史家(比如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每每读史至此,无不扼腕叹息:“使封孚尚在,何至于此!”(要是封老爷子还活着,南燕哪能亡得这么快这么惨!) 封孚的去世,对南燕来说,就像抽走了顶梁柱,大厦的倾覆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