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后凉西域战神吕光:“凉州家庭伦理剧导演”的魔幻人生(第2页)
三、 凉州创业记:从“独立Ceo”到“管理混乱的家族企业老板”
当吕光带着满满的“西域土特产”(金银财宝、奇珍异兽,还有最重要的“人才”鸠摩罗什)和数万精锐“海龟”团队东归,走到甘肃地界(当时叫凉州)时,收到了惊天噩耗:前秦总公司破产了!老板苻坚在淝水亏得血本无归,现在各地“分公司经理”都在抢地盘搞“自主创业”。
凉州当时的“代经理”梁熙,一看吕光这位“前同事”带着这么强的“团队”和“现金流”回来,心里直打鼓,赶紧关上玉门关的大门,想把他堵在外面:“兄弟,外面风大,你就别进来了!”(潜台词:地盘是我的,你别想抢!)
吕光哪是吃素的?直接回怼:“卿无受胁之忿,孤何休兵之辱?”(你丫没被老板欺负的委屈,老子凭啥受你这鸟气?)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开打!玉门关?小意思,砸开!梁熙?直接拿下!公元386年,吕光在凉州首府姑臧(今甘肃武威)正式挂牌“开业”,国号“凉”(史称后凉),自己当上了“董事长兼Ceo”。
创业初期,吕光展现了氐族酋长和沙场老将的智慧。他搞了个“家族股份制”:封大儿子吕纂为太原公(北方分公司老总),二儿子吕弘为常山公(东方分公司老总),侄子吕超为番禾太守(核心区保安队长),把亲戚都安插在关键岗位,搞了个“吕家班”。为了显得“名正言顺”,他玩起了“两头下注”。
一方面,对南边的东晋朝廷喊话:“俺永远是大晋的好员工!”(使用东晋年号“太安”)。
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前秦残余势力领导人苻登颁发的“荣誉证书”(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右诸军事),意思就是:“前秦虽然倒了,但我吕光还是你们老苻家认证的西北扛把子!”
这招在乱世初期确实有点用,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然而! 战场上的“六边形战士”,到了治理公司的“办公室政治”里,就有点“水土不服”了。吕光同学想学中原王朝搞“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但骨子里还是部落酋长那套“兄弟伙打天下,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草莽作风。他可能上了个“管理速成班”,但明显没毕业。当河西走廊遭遇严重“经济危机”(饥荒)时,他的解决方案是:勒紧裤腰带,大家一起减薪!(“百僚减俸”)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他只盯着“员工”(官僚)那点工资,对“股东”(地方豪强、部落酋长)们疯狂压榨“基层员工”(百姓)的行为视而不见!这简直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这种“管理混乱”、“分配不公”的隐患,就像埋在公司地下的雷,迟早要炸。
四、 黄昏狗血剧:猜忌、暴虐与“吕家班”的团灭序曲
晚年的吕光,仿佛被“更年期+权力焦虑症”双重暴击,画风突变。当年那个英明神武、豪气干云的“西域战神”,变成了一个疑神疑鬼、暴躁易怒的“凉州老头”。
公元399年,吕光病倒了,病得还不轻。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龙现于殿”!姑臧皇宫里据说出现了“龙”的影子(大概率是光线折射或者集体癔症)。这本可以解读为“祥瑞”(老板是真龙天子啊!),但病榻上的吕光,脑子可能烧糊涂了,或者被“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念头占据,硬是觉得这是“凶兆”!为了“驱邪”,他干了件极其脑残且残忍的事——把两位位高权重、可能只是长得有点“方”或者平时提过不同意见的大臣,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麹粥(他们是叔侄,卢水胡沮渠部首领),给咔嚓了!
这一刀下去,捅了超级马蜂窝! 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那可是个狠角色!叔叔和堂兄无辜被杀,这血海深仇不报还是人?沮渠蒙逊立刻拉起自家部落的兄弟,振臂一呼:“吕光老贼无道!反他娘的!” 卢水胡部族群起响应,后凉境内最大的叛乱爆发了!吕光辛苦维持的局面,被自己亲手点燃的这把猜忌之火,烧出了第一个大窟窿。
更狗血的还在后面——家庭伦理大悲剧! 吕光临终前,大概是想搞个“平稳交接”,安排太子吕绍继位(正牌接班人),让庶长子吕纂(最能打但出身差点)和次子吕弘(另一个儿子)当“辅政大臣”(类似托孤)。
剧本写得好,奈何演员不按词来啊!吕光这边刚咽气,棺材板估计还没钉严实,大儿子吕纂就上演了“权力的游戏凉州版”。他仗着自己手握兵权,直接发动政变,逼死了刚上岗的弟弟皇帝吕绍。吕光精心设计的“兄友弟恭、共同辅政”的和谐画面,瞬间碎了一地。
篡位成功的吕纂,大概觉得江山来得太容易,彻底放飞自我。当上皇帝后,本职工作(治理国家)基本摸鱼,副业(酗酒、打猎、开party)搞得风生水起。在一次喝得五迷三道的宫廷宴会上,这位“作死小能手”竟然嬉皮笑脸地问自己的堂弟、手握兵权的吕超:“汝兄弟何以不睦?”(你们哥几个为啥总闹别扭啊?)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还带着胜利者的嘲讽!醉醺醺又憋了一肚子火的吕超,瞬间被点燃,当场拔剑,上演了一出“殿堂刺王”的戏码!吕纂大概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怎么就因为一句醉话送了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