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南凉智者史暠:“杠精”文臣用嘴皮子撬动乱世江山
在十六国纷繁复杂的乱世舞台上,南凉王朝如同一颗划过河西走廊的流星,短暂却耀眼。而在这支以鲜卑秃发部为主角的“创业团队”中,一位汉族文臣的身影尤为独特——他既能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又能在外交场上机智周旋,堪称南凉政坛的“多面手”。他,就是史暠。
第一幕:弓马称雄?不,先办学校!——402年的教育革命
公元402年,南凉都城西平(今青海西宁)的王宫内,气氛凝重。君主秃发利鹿孤眉头紧锁,环视群臣:“吾居位数载,虽夙夜惟勤,而百姓未安,智士未集,咎安在哉?”(《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这简直是召开了一场“南凉发展战略研讨会”。武将们个个摩拳擦掌,嗓门洪亮:“大王!咱鲜卑勇士的马蹄踏到哪里,疆土就扩到哪里!继续抢地盘才是硬道理!”(脑补画面:满屋子肌肉虬结的将军把兵器拍得哐当响)
这时,一位身着儒袍的中年文官从人群中稳步出列。他,就是时任祠部郎中的史暠。这位来自汉地的“文化人”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大王啊,咱们现在选人才,光盯着谁骑马射箭厉害(今取士拔才必先弓马),文章学问全成了‘无用技能包’(文章学艺为无用之条)。这么搞,怎么能吸引四方人才(非所以来远人)?又怎么能留下不朽基业(垂不朽也)?”——此话一出,满堂武将怒目圆睁,手都按在了刀柄上!
史暠视若无睹,直接祭出儒家“终极武器”——孔子语录:“圣人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接着抛出重磅建议:“当务之急是建学校(宜建学校),办教育(开庠序),请那些德高望重、学问精深的老儒生(选耆德硕儒),来教导咱们的贵族子弟(以训胄子)!”——在崇尚武力的鲜卑部落里推销“文化课”,简直像是在猛犸象群里兜售瑜伽垫,荒谬中透着孤勇!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秃发利鹿孤这位鲜卑首领,竟然眼睛一亮,拍案叫绝:“史爱卿,此真良策!”(《晋书》原文:“利鹿孤善之”)当即任命儒林名宿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在南凉国都西平城(今西宁)隆重开办了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当鲜卑贵族子弟们放下弓箭,捧起《诗》《书》《礼》《易》,摇头晃脑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史书郑重记下:“凉州虽居戎域,自此始有华风。”史暠凭借一场“教育革命”,硬生生在武风炽烈的河西走廊,播下了第一片汉文化的绿洲,堪称“五凉版的文化播种机”。
第二幕:舌战天王——一张嘴守住一座城(406年)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406年。秃发利鹿孤的弟弟秃发傉檀掌权,这位野心勃勃的鲜卑首领盯上了河西走廊的明珠——姑臧城(今甘肃武威)。为了从后秦天王姚兴手里“合法”拿到凉州刺史的烫金头衔和姑臧城的控制权,傉檀下了血本,献上三千匹矫健如龙的河曲骏马、三万头膘肥体壮的河西肥羊,堪称十六国时期最昂贵的“买官费”。
姚兴收到这份史无前例的厚礼,一时龙颜大悦,大笔一挥就批了。可等傉檀真带着人马兴冲冲去接收姑臧时,姚兴又后悔了——就像剁手党激情下单后秒变退货党。他越想越亏,派出使者快马加鞭追上傉檀,劈头盖脸就是一句灵魂拷问:“车骑坐定凉州,其德我乎?”(你秃发傉檀能坐稳凉州,是不是全靠我的恩赐啊?)——这简直是道“送命题”:承认靠姚兴恩赐,南凉政权合法性瞬间崩塌;不承认,后秦的铁骑随时可能踏平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