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南凉先祖秃发树机能:凉州之虎与他的“反晋大业”(第2页)
第三幕:晋廷平叛——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官场现形记”
眼看着西北烽火连天,朝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而,洛阳朝堂之上和前线军营之中上演的平叛大戏,却充满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和内耗,堪称一部西晋版的《官场现形记》,黑色幽默浓度超标。
闹剧一:安西将军石鉴的“借刀杀人”计。 这位石鉴将军,当时被任命为讨伐秃发树机能的统帅之一。但他和时任秦州刺史的杜预(没错,就是后来灭吴的那位超级牛人杜预!)有私人恩怨。石鉴大概觉得,平叛是次要的,趁机整死杜预才是正经事!于是,他下达了一个极其“睿智”的命令:让杜预率领一支疲惫不堪、缺粮少饷的弱旅,立刻主动出击,去攻打士气正盛、以逸待劳的树机能叛军!这摆明了是把杜预往火坑里推,借叛军的刀杀自己的仇人。
杜预是什么人?智商情商双高的战略家!一眼看穿石鉴的小九九。他当场拍案而起(脑补画面),据理力争:“石将军!您这命令是让将士们去送死啊!现在出击,无异于驱赶羔羊入虎口!恕我难以从命!” 石鉴等的就是这句“抗命”,冷笑一声:“杜预!你敢违抗军令?来人啊!给我拿下!” 于是,未来的灭吴统帅、一代名臣杜预,就这么被自己人五花大绑,塞进了囚车。前线将士们看着这一幕,心都凉了半截。一位老兵油子私下摇头叹息:“唉,敌人还没打进来呢,自己人倒先斗得你死我活。这国运啊,悬喽!” 结果可想而知,杜预被废黜(虽然后来被赦免起用),战局更加恶化。石鉴这波操作,堪称“资敌”典范。
闹剧二:宗室大佬司马亮与将领刘旗的“怂包二人组”。 另一位被派去督军的重量级人物,是宗室汝南王司马亮。这位王爷,身份尊贵,胆子却小得可怜。他带着将领刘旗等人到了前线,听说树机能凶悍,吓得根本不敢出大营一步。整天躲在营帐里,美酒喝着,小曲听着,任凭叛军在眼皮子底下活动、劫掠。更离谱的是将领刘旗,为了掩盖自己畏敌避战、毫无战功的事实,居然谎报军情,把败仗说成小胜,把小胜吹成大捷!这演技,不去洛阳戏班子真是屈才了。纸终究包不住火,司马炎得知真相后,气得差点背过气去,把这“怂包二人组”狠狠贬黜。洛阳城里的老百姓在茶馆酒肆里都传开了:“啧啧,咱朝廷派去平叛的,是给树机能送军功章的吧?一个借刀杀人,一个畏敌如虎,一个谎报军情,这阵容,绝了!”
小主,
短暂的曙光与“打不死的小强”:文鸯的威名与树机能的韧性(277年)。 在一片混乱和闹剧中,终于来了个能打的狠角色——文鸯!这位爷可是三国后期到西晋初年着名的“万人敌”,勇猛无比。他被紧急任命,总督雍、秦、凉三州军事(相当于西北战区总司令),火线救场。文鸯果然名不虚传,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在皋兰山(今兰州附近)一带与叛军主力展开决战。史载文鸯“勇冠三军”,身先士卒,反复冲杀,把叛军打得溃不成军,“斩获千计,迫降二十余万口”(数字或有夸大,但说明战果辉煌)。捷报传到洛阳,全城欢腾,钟鼓齐鸣。司马炎长长舒了一口气,擦擦额头的冷汗,心想:这心腹大患,总算除了!
然而,司马炎高兴得太早了。秃发树机能是谁?那是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天灾+晋军围剿)坚持斗争十年的“草原不死鸟”!文鸯虽然重创了叛军主力,但树机能本人带着核心骨干,像一阵风一样,迅速退入了祁连山的崇山峻岭深处。他舔舐伤口,召集被打散的部众,联络那些暂时“归顺”但心怀不满的部落,积蓄力量。文鸯刚被调走(可能去处理别的事务或回朝),这只打不死的“西北狐”就瞅准时机,再次出山!而且一出手就是狠招:公元279年初,树机能集结力量,一举攻陷了凉州的治所——武威城! 这相当于把西晋在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中心给端了!河西走廊彻底落入叛军之手,西域通道被完全切断。消息传到洛阳,如同晴天霹雳。据说晋武帝司马炎在宫中失态地大喊:“谁能为我讨此虏乎?!”(谁能替我去干掉这个胡虏啊?!)这声音里,充满了帝国黄昏的无力感和深深的恐惧。十年了,耗费无数钱粮兵力,损兵折将,结果最核心的据点丢了!这脸打得啪啪响。
第四幕:平乱终章——马隆的“黑科技”西征与“磁铁破甲”的神奇一战(279年)
就在司马炎绝望哀嚎,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无人敢应这个“死亡任务”的时候,一个原本寂寂无名的低级武官站了出来。此人名叫马隆。他大概是个“技术宅”兼“冒险家”,平时可能喜欢琢磨些奇技淫巧。
马隆在朝堂之上,声音清朗,掷地有声:“陛下!若您信得过微臣,请准许臣自行招募三千五百名勇士,配备臣设计的特殊装备,臣必为陛下荡平此贼!” 此言一出,满殿朱紫高官(穿红穿紫的大官们)下巴都快惊掉了:三千五?对面树机能可是拥众数万(虽然可能分散),还刚打下武威城!你这是去平叛还是去送人头?没人敢接话,也没人看好。
司马炎此刻已经是病急乱投医,看到有人敢站出来,就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爱卿!你若真能成功,富贵荣华唾手可得!快说说,你有何妙计?” 马隆却卖了个关子,神秘一笑:“陛下,天机不可泄露。您只需准臣自募勇士,自造兵器,静候佳音即可!” 这自信,这神秘感,妥妥的主角光环!
马隆的募兵现场,成了洛阳城的一大奇观。他不考校你出身门第,也不看你弓马是否特别娴熟(当然基本素质要有),而是设置了一系列极其硬核、极其古怪的“入职测试”。
硬拉王: 能拉开十二石(约合现在七百多斤拉力!)的强弩!这是人形弩炮啊!
负重越野王: 背着几十斤重的特制铠甲(犀牛皮?后面会讲),半天疾行上百里地,还不能大喘气!铁人三项冠军级。
移动靶神射手: 在颠簸行进的战车上,还能百步穿杨,精准命中靶心!秋名山车神+狙击手合体。
围观群众啧啧称奇:“嚯!这哪是选兵?这是选天兵天将下凡吧?” 经过这魔鬼筛选,三千五百名肌肉猛男、神射手、耐力怪被选拔出来。他们扛着马隆设计的秘密武器——“偏箱车”,踏上了西征的死亡之路。这“偏箱车”啥样?大概是一种改良的战车,车厢一侧(或两侧)装有厚木板,平时可以收起来行军,战时可以迅速放下,首尾相连,形成一道简易的移动木墙堡垒,有效防御骑兵冲击。
这支画风清奇的“科技特遣队”穿越陇山(陕西甘肃交界),一头扎进了叛军控制的区域。鲜卑骑兵很快发现了他们,看着这队形古怪、人数稀少的队伍,估计都乐了:“就这?” 乌云般的骑兵呼啸着冲来,准备一个冲锋就把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碾碎。
马隆不慌不忙,下令:“结阵!”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迅速将偏箱车围成一个大圆圈,车厢挡板“哗啦”一声齐齐放下!瞬间,一道坚固的木墙凭空出现!鲜卑骑兵冲到近前,撞了个七荤八素,正懵圈呢,木墙缝隙中突然伸出无数强弩!“放!” 随着一声令下,弩箭如同疾风暴雨般射出!人马皆被射成了刺猬!鲜卑人哪见过这种“车生墙”的战术,惊呼连连,几次冲锋都被这“移动堡垒”配合强弩射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马隆军则靠着这“龟壳阵”,稳步向武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