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西凉太后尹夫人:敦煌合伙人的硬核职场通关路(第2页)
可惜啊,年轻气盛的李歆,把老妈的肺腑之言当成了“妇人之仁”,觉得老妈out了,阻碍他建功立业。公元420年,他热血上头,不顾所有人反对,执意点齐兵马,要去推北凉的高地。结果呢?在蓼泉这个地方,一头扎进了沮渠蒙逊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被打得全军覆没,自己也光荣“gg”(战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不听老妈言,吃亏在眼前”。
第四幕:亡国时刻——硬核王后的高光时刻,气场两米八!
李歆兵败身亡的消息传回西凉都城酒泉,那感觉,好比公司最大订单黄了,老板还卷款跑了!整个西凉朝廷瞬间“凉凉”,人心惶惶。
在北凉铁骑的凶猛攻势下,酒泉城很快告破。宫阙倾颓,烟尘漫天,尹夫人和一众大臣和王室子弟,成了北凉的阶下囚。
她被押解到北凉首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带到了征服者沮渠蒙逊面前。此刻,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王太后,而是砧板上的鱼肉。沮渠蒙逊,这位胜利者,高坐王座,志得意满。殿内站满了北凉的文臣武将,气氛肃杀得能拧出水来。蒙逊大概是想来个“杀人诛心”外加“精神胜利法”,他环视了一圈殿上的大臣,然后带着一种猫捉老鼠般的“关怀”笑意,指着其中一些人对尹夫人说:“尹夫人,看看这些人,还认得吧?他们以前可都是你们西凉的‘忠臣’啊!”(潜台词:看,你的人现在都归我了!)
大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尹夫人身上,想看这位昔日贵妇如何失态崩溃。只见尹夫人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熟悉而此刻无比陌生的面孔——昔日跪拜称臣,今日侍立敌酋。她的眼神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穿透历史的冰凉和鄙夷。接着,她用清晰、稳定、不带一丝颤抖,却像淬了冰的钢针般的声音,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让史官都忍不住点赞的硬核金句:“诸臣皆识。但存亡之际,何须复道!惟悲公不早死耳。何面目以见母乎?”(翻译成现代大白话:“这些‘老朋友’,我怎么会不认识呢?不过国都亡了,家都破了,还扯这些犊子干嘛?!我现在就心疼我那傻儿子(李歆)啊,他怎么就没早点死呢?省得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他这样,死了都没脸来见我!”)
这话的杀伤力,堪称核爆级!
精准打击“墙头草”大臣:“但存亡之际,何须复道!” —— 一句话堵死所有想看她笑话的人,直指那些变节旧臣的软肋:国破家亡时,谈什么旧情?你们不配!轻描淡写间,把满殿降臣的脸皮撕得干干净净。
极致悲愤的“母爱”控诉:“惟悲公不早死耳!” —— 不是哭哭啼啼“我儿死得好惨”,而是恨铁不成钢地痛斥儿子“你怎么不早点死”!这反套路表达,将亡国之痛与对儿子刚愎自用导致覆灭的愤懑,推到了顶点。当妈的都恨不得儿子“早死”来保全名声了,这得是多深的绝望和痛心?
灵魂暴击:“何面目以见母乎?” —— 升华了!不仅骂了儿子无能,更点出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颜愧对先祖(尤其是她这个母亲)。这一句,把个人悲剧上升到家族、国家的责任高度,悲壮感拉满。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估计那些降臣们脸都绿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沮渠蒙逊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枭雄,也被这扑面而来的刚烈气魄和“毒舌”功力震住了!史书记载“蒙逊嘉而赦之”。这个“嘉”,是真心佩服她的胆识和气节;这个“赦”,是征服者面对一个无法在精神上征服的灵魂,不得不做出的让步。尹夫人用实力证明:就算你是甲方爸爸(征服者),我乙方(亡国太后)照样能用嘴炮让你哑口无言!
第五幕:异国“钉子户”——寄人篱下?不存在的!气场必须hold住全场
尹夫人虽然没被咔嚓掉,但也没恢复自由身。她被“安置”(实为软禁)在姑臧城里,时刻被北凉的小眼神盯着。然而,历史剧本的狗血程度超乎想象!沮渠蒙逊的儿子沮渠牧犍(后来的北凉王),居然对尹夫人的女儿李敬爱(李暠和尹夫人所生的女儿)一见钟情,非要娶她为妻(也有很强的政治联姻色彩)。这桩婚事,意外地给尹夫人的晚年开了个“外挂”。女儿成了北凉的王妃,老妈的身份自然水涨船高。沮渠牧犍出于对妻子的宠爱和对这位彪悍岳母的忌惮(是的,忌惮!),对尹夫人保持了相当的礼遇。尹夫人成功从“重点监控对象”升级为“惹不起的丈母娘”。
即使寄居在敌国宫廷,享受着“vip软禁”待遇,尹夫人的刚烈本性也丝毫未改。她就像凉州戈壁上那生命力顽强的沙枣树,风沙越大,站得越直。她冷眼旁观北凉宫廷的尔虞我诈、醉生梦死,时不时就开启“人间清醒”吐槽模式。史书用“其刚直机辩,时人惮焉”(性格刚直,思维敏捷善辩,当时的人都怕她\/忌惮她)来概括。可以想象,这位老太太绝对是北凉宫廷里的“吐槽大会”隐形冠军,看谁不顺眼或者觉得谁干了蠢事,一句精准的点评就能让对方下不来台。她这种“不好惹”的气场,反而成了她在敌营中最有效的“护身符”——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太太心硬骨头更硬,没事别去招惹她,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