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西凉最后的守望者李恂:敦煌城头的悲壮王朝谢幕秀(第2页)
场景三:暴君索元绪——神助攻的对手
北凉接管敦煌后,派来了一个叫索元绪的太守。这位仁兄大概是觉得自己在演反派角色,一上任就开启了“暴政模式”,史书形容他“粗险好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脾气暴躁,爱好杀人”。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索元绪在敦煌的所作所为:早上起床先杀个人助助兴; 午饭后又抓几个百姓充军饷; 晚上还要去富户家里“借”点金银财宝。
索元绪的暴政让敦煌百姓苦不堪言,大家都开始怀念那位温和的李恂太守。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索元绪的暴政无形中为李恂积累了更多的民意支持。
第三幕:李恂归来——再建“西凉政权”
420年冬天,敦煌城的豪族宋承、张弘实在受不了索元绪的暴政,秘密派人到北山寻找李恂:“李太守,快回来吧!新来的领导太坑爹了!”
此时的李恂正在北山里体验“荒野求生”,每天过着采野果、打猎物的原始生活。突然收到老部下的邀请函,心情想必十分复杂。回吧,可能要面对北凉大军;不回吧,又在山里待得快长蘑菇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恂最终决定率数十骑返回敦煌——这阵容寒酸得像是去参加团建,而不是去夺回一座城市。但这支小队伍却承载着敦煌百姓的希望,可谓是“迷你版”的王者归来。
令人惊讶的是,李恂一行进入敦煌的过程异常顺利。索元绪听说李恂回来了,很识相地弃城东逃,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看来这位暴君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敦煌百姓欢天喜地地迎接他们的老领导归来,并拥立他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李恂也很给面子,改元“永建”,意思是“永远建设”,表达了想要长期执政的美好愿望。
不过,这个所谓的“西凉政权”实际上只控制着敦煌一座城市,兵力薄弱,没有外援,活像一个新手玩家在玩“极限挑战”模式。李恂心里明白,北凉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第四幕:敦煌保卫战——悲壮的坚守
421年春天,北凉世子沮渠德政率先率军前来讨伐李恂。这位世子大概是觉得收拾一个李恂轻而易举,想要抢个头功回去向老爸请赏。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凉军,李恂采取了“闭城不战”的防御策略。这一招在冷兵器时代很常见,就是依靠坚固的城防工事和有限的粮食储备,耗到敌人退兵。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沮渠德政久攻不下,只好灰溜溜地退兵了。敦煌城内一片欢腾,百姓们都觉得李恂真是他们的守护神。
但李恂心里清楚,这只是一场前戏,真正的大佬还在后面等着呢。
果然,北凉君主沮渠蒙逊听说儿子吃了瘪,亲自率2万大军前来讨伐李恂。沮渠蒙逊可不像他儿子那么好对付。这位大佬一看强攻不下,决定改用“水攻”。北凉军在敦煌城三面筑堤,引党河水灌城。这一招十分狠毒,相当于古代版的“水淹七军”。
城内很快洪水泛滥,百姓民房被淹,粮食被泡,连走路都得蹚水。敦煌城变成了一个超大型的游泳池,只是这个游泳池里飘着的不是游泳圈,而是家具和尸体。
面对如此绝境,李恂组织了一次悲壮的反击——派千名壮士用木板搭桥,试图夜袭决堤:月黑风高,一群敢死队员踩着摇摇晃晃的木板桥,悄悄摸向堤坝……
这本来是个不错的计划,可惜保密工作没做好,北凉军提前得到消息设下埋伏,反击队伍全军覆没。这就好比打王者荣耀,你本想偷偷打大龙,结果对面五个人全在草丛里等着你。
第五幕:最后的时刻——气节与牺牲
421年三月,敦煌城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城内洪水泛滥,百姓死伤惨重,粮食告罄,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李恂被迫向沮渠蒙逊乞降,但遭到了拒绝——北凉君主就是要杀一儆百,彻底消灭西凉残余势力。
我们可以想象李恂当时的心情: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领导者,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最后时刻,李恂的部将宋承等人叛变开城,北凉军涌入城内。面对城破国亡的结局,李恂选择了自杀殉国,保全了作为君主最后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