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西凉西安太守阴亮:边疆“救火队长”与鲜卑部落“老表”(第2页)
守城墙只是阴亮的表面功夫,他真正的“王炸”是兜里那张泛黄的“祖传亲戚卡”。这事得从百年前说起:前凉时期,阴家老太爷阴澹一拍脑袋,把闺女嫁给了鲜卑段部首领。这桩婚事直接让阴家喜提“汉鲜混血荣誉会员证”。百年过去,段部贵族看到姓阴的,依然条件反射想递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血浓于水,奶浓于茶啊!
李暠迁都酒泉(405年)后压力山大,北凉骑兵在门口晃悠,南凉秃发傉檀也不是善茬。他猛拍阴亮肩膀:“老阴!该亮出你家‘终极人脉’了!”阴亮秒变“跨界社交天花板”。
亲戚茶话会主办人: 三天两头给段部大酋长写“家书”:“老表,最近祁连山牧草长势可好?记得我太姑奶奶是您家三舅姥爷的侄媳妇吧?咱这亲戚关系,铁瓷!”(敦煌遗书s.113《敦煌名族志》印证阴氏与鲜卑通婚传统)
河西土特产带货王: 亲自押着张掖的汗血宝马、酒泉的夜光杯去段部营地“走亲戚”,临走还塞一包敦煌葡萄干:“小意思!给娃当零嘴儿!”(《晋书》载西凉与南凉“互遣使献方物”,阴亮对段部操作同理)
战略缓冲气垫床: 这套“认亲外交”为西凉买到了救命时间!段部鲜卑至少保持中立,偶尔还帮忙盯梢北凉动静。李暠趁机在酒泉大搞“农业合作社”(史载“敦劝稼穑”),在玉门关狂开“军粮直营店”(屯田)。阴亮像个人形防撞气囊,硬生生替西凉扛过了创业初期的“群狼环伺”副本。
第三幕:敦煌豪门——文化复兴的“天使投资人”(副业:给中原学霸发offer)
阴亮还有个隐藏身份——河西文化圈“头号金主爸爸”。敦煌四大姓把控着当地教育、经济命脉,子弟不是学霸就是土豪。李暠想坐稳江山,得把这群“地头蛇”哄成“合伙人”。阴亮作为豪门代言人,自带流量入职西凉高管层,相当于给李暠的汉人政权贴了个“官方认证防伪标”。
李老板骨子里是个文青,战火纷飞中仍不忘搞“文化产业园”。他在酒泉开办公立大学(立泮宫),高薪聘请《诗经》《尚书》专业教授(五经博士),定向扩招豪门子弟。阴亮带头鼓掌,发动豪门朋友圈搞众筹。
教育基金会会长: 阴家把祖传的竹简帛书一车车捐给学校,招呼索家、宋家:“老几位!别藏着掖着了!捐书就是捐未来,为子孙后代攒功德啊!”(《晋书》载西凉“增高门学生五百人”)
中原人才猎头: 战乱中的中原学霸们听说河西开了“文化避难所”,纷纷拖家带口来投奔。敦煌瞬间变身“五凉学术cbd”,图书馆挤得水泄不通,茶馆里唾沫横飞全在辩论《周易》爻辞(《魏书》称凉州“号为多士”)。连流亡的经学大师刘昞都被吸引来当“学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