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西秦霸主乞伏乾归:两度称王,终死于亲情的“温柔一刀”
序幕:西秦第二位扛把子的精彩剧本
在十六国这片群魔乱舞、哦不,是群雄逐鹿的版图上,有一个政权和它的君主,硬是凭借着一股子“小强”般的生命力,两度扑街又两度原地满血复活,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励志(兼悲情)大戏。这位主角,就是西秦的第二位扛把子——乞伏乾归。他的一生,剧本之精彩,连最牛的编剧都得拍案叫绝:临危受命、开疆拓土、称王称霸、阴沟翻船、卧薪尝胆、王者归来、登峰造极,最后……猝不及防地倒在了自家侄子的“温柔一刀”之下。妥妥的传奇人生,充满了沙场的铁血豪情、复国的壮怀激烈,也弥漫着权力场中亲族相残的冰冷血腥味儿。
第一幕:临危受命——史上最强“接盘侠”的华丽开局(388年—394年)
公元388年,西秦的开国Ceo,鲜卑乞伏部的扛旗大哥乞伏国仁同志,很不幸地领了盒饭。留下啥呢?一个还在玩泥巴的幼子乞伏公府,以及一片刚刚搭起架子、四面漏风的新基业。陇西那地界儿,当时乱得跟一锅八宝粥似的,羌、氐、汉、鲜卑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娃娃去驾驭这艘随时可能触礁的破船?大家伙儿心里都门儿清:这不现实,纯属送菜。
于是,历史聚光灯“唰”地一下,打在了国仁的弟弟——乞伏乾归身上。“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不能有个尿裤子的君!” 部落长老和实力派们一合计,得,就你了!于是乎,乾归同志被众人“架”上了高位,成了大都督、大单于、河南王。这“接盘侠”的帽子,算是结结实实扣头上了。不过乾归可不是怂包,他接过这副千斤重担,立刻展现出“实干兴邦”的Ceo风范,刷刷刷干了两件大事。
搬家!战略升级! 他觉得原来的“公司总部”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地段太偏,发展受限,不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和物流运输(调兵遣将)。大手一挥,迁都!搬到哪儿?金城(今甘肃兰州)。好家伙,这可是黄河边上的交通枢纽,水陆便利,物产相对丰饶,相当于把公司从城乡结合部直接搬进了CBd核心商圈!战略眼光,杠杠的。
改革!制度创新! 光靠部落联盟那套“歃血为盟,有福同享”的江湖规矩,管理国家迟早要乱套。乾归深谙此理,开始搭建正规的国家治理体系——设立百官。鲜卑老兄弟出连乞都当了丞相(总揽行政),莫侯悌眷做了御史大夫(管监察弹劾)。最妙的是,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特别高薪聘请了当地汉族文化精英、金城名士边芮入伙。 这招“胡汉搭配,干活不累”的组合拳,初步构建了一个融合多民族智慧的统治核心,为西秦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内部烧外部。乾归的“火”可不是虚的,直接烧向了周边那些蠢蠢欲动、想占便宜的邻居们。南羌的独如部落(带着七千户小弟!)、鲜卑的阿敦与侯年部(五千多落,落大概相当于户)、休官部落的扛把子权万世……这些地方豪强,要么被乾归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拳头大)说服,要么被他的“诚意”(主要是刀架脖子上)感动,纷纷带着人马地盘来投。西秦的势力像吹气球一样在陇西迅速膨胀,从“初创公司”一跃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成了谁都不敢小觑的“地头蛇”。
然而,创业路上哪能没有风浪?真正的“大考”在公元394年来了。前秦的末代皇帝苻崇(苻坚族孙),联合了氐族猛男、自称“陇西王”的杨定(苻坚女婿),纠集了四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而来。这两位“难兄难弟”一看西秦这“暴发户”混得风生水起,眼红加不服,打算联手把乾归这个“接盘侠”打回原形,顺便瓜分他的地盘。
强敌压境,气氛紧张到能拧出水。乾归临危不乱,派出自己的亲弟弟、得力干将乞伏益州等率军迎战。一场决定陇西归属、也决定西秦生死存亡的“陇西争霸赛”正式开打!结果呢?剧本走向出人意料!西秦军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大败前秦-杨定联军!更牛的是,阵斩了对方的主帅杨定和皇帝苻崇! 这战绩,简直闪瞎人眼。此战不仅让西秦一口吞下了陇西、巴西(此巴西非南美,指甘肃东部天水一带)的大片膏腴之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曾经统一北方、煊赫一时的前秦政权,被乞伏乾归这个“接盘侠”亲手、彻底地钉进了历史的棺材板里! “接盘侠”逆袭成“终结者”,就问你这开局牛不牛?
第二幕:登基称王与乐极生悲——过把瘾就摔跤(394年—400年)
灭了前秦,乾归在陇西的威望如日中天,达到了人生第一个小高潮。他觉得“河南王”这顶帽子太小,已经配不上自己这“灭国级”的功业了。于是在394年,他正式宣布:哥升级了!自立为“秦王”!这个称号可不得了,从此以后,史书在记载这个政权时,就正式冠名它为“西秦”了。十六国的地图上,西秦终于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号,不再是“乞伏部”或者“河南政权”了。
称王之后的乾归,开始从“打江山”向“坐江山”转型,认真经营起自己的“西秦有限责任公司”。他深知,要长治久安,光靠蛮力不行,得有制度。于是,他虚心向历史上的“管理大师”学习,模仿曹魏和西晋的先进治理模式,设立了尚书省(行政中枢)、门下省(决策参谋)等中央机构。在人事安排上,更是体现了他的“融合”智慧与用人之明。
长子乞伏炽磐担任尚书令(相当于Ceo,总理朝政),既是培养接班人,也是用自家人放心。
汉人名士边芮(就是前面那位金城大v)为左仆射(副Ceo,协助处理政务),充分发挥汉人士大夫的治国经验。
甚至大胆提拔了丁零人(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翟勍担任主客尚书(相当于外交部长兼礼宾司长),展现了对不同民族人才的信任和重用。
这套领导班子,胡汉混杂,文武兼备,各司其职,在十六国那个民族隔阂严重的年代,堪称一股清流,也是乾归务实政治智慧的闪光点。
军事上,乾归也没闲着,继续他的“开疆拓土kpi”。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盘踞在河西走廊(今甘肃西部)的后凉吕氏政权,双方掐架那是相当精彩。
鸣雀峡大捷: 乾归亲自指挥,把后凉名将吕宝揍得找不着北,一战歼敌一万多人,打得后凉肉疼不已。
“影帝”级表演——诱杀吕延: 后凉又派出了另一位名将吕延(吕光的弟弟)来找场子。乾归一看,硬碰硬可能吃亏,灵机一动,祭出了祖传法宝——“诈降计”。他假装被吕延打得大败亏输,狼狈逃窜。吕延一看,哟呵,传说中的“秦王”就这水平?立功心切,想也没想就拍马狂追。结果呢?一头栽进了乾归精心布置的口袋阵里!结局毫无悬念,吕延兵败被杀。这演技,这谋略,放在十六国绝对能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这一仗,直接把后凉的精锐和名将打掉一大截,元气大伤,短期内是蹦跶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