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西秦奠基者乞伏司繁:论如何精准认怂给儿子们挣下个王国(第2页)

 第三幕:天降大礼包——人在长安坐,军功天上来!躺赢的巅峰时刻

 历史这位编剧,最爱写反转剧。正当乞伏司繁在长安当着他的“南单于”,可能正琢磨着是去听曲儿还是看杂耍,渐渐淡出帝国权力核心的聚光灯时,陇右地区又出幺蛾子了!建元九年(373年),另一位同样彪悍的鲜卑首领勃寒(这位老兄的身份,《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认为是“匈奴别部”,反正不是善茬),可能是眼红乞伏部被招安后“吃香喝辣”(其实也就勉强温饱),也可能是觉得前秦忙着向东看,西边有机可乘,总之,他率众在陇右地区开启了“零元购”模式,四处侵扰,搞得乌烟瘴气,烽烟再起。

 消息传到长安,前秦朝廷炸锅了。派谁去平乱?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这时,有聪明人(或者就是苻坚本人)一拍脑门:“诶!咱长安城里不是还‘闲置’着一位吗?陇西本地人,熟悉地形民情,在旧部里还有威望,最重要的是——用鲜卑人去打鲜卑人(或匈奴别部),这买卖划算啊!成本低,见效快,还能让他们互相消耗!” 苻坚一听,有道理啊!当机立断,刷刷刷写下一串闪瞎人眼的头衔,塞给了一脸懵圈的乞伏司繁:“使持节、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西将军”!翻译成现代职场语言,大概相当于:“钦差大臣(代表皇帝)、西部战区剿匪总司令、西部战区司令长官”!一个昨天还在长安城里“混日子”的前“阶下囚”,瞬间被火箭提拔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升职速度,堪比坐上了窜天猴!

 乞伏司繁捧着沉甸甸的节杖和冰凉的印信,心里估计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这剧本……也太刺激了吧?”他带着前秦拨付的军队(里面很可能夹杂着不少被整编的原乞伏部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西征之路。一场被朝廷寄予厚望、可能血流成河的平叛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吗?

 然而,历史的幽默感在此刻爆棚。史书记载这场“大战”的结局,简洁得令人发指:“勃寒惧而请降!”(《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啥意思?仗还没真刀真枪地比划呢,勃寒那边一听说挂帅的是谁——当年在陇西那也是响当当一号人物乞伏司繁!而且人家现在顶着前秦“镇西将军”的超级光环,带着中央军(正规军!)气势汹汹地杀回来了!勃寒心里的小算盘噼啪一响:“打?打个锤子!这位爷现在有朝廷撑腰,兵强马壮,我这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啊!”于是,秒怂!直接快马加鞭跑来,高举白旗(可能是羊皮做的),“扑通”一声:“将军饶命!我投降!我认错!我交保护费!”

 这大概是古往今来最“躺赢”的军功,没有之一!乞伏司繁连刀都没拔出来,汗都没出几滴,就靠着“刷脸”和前秦的虎皮大旗,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可能燎原的边患。此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操作,把《孙子兵法》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自然让老板苻坚龙心大悦,笑得合不拢嘴:“人才!绝对的人才!这投资回报率太高了!”

 怎么奖励这位“福将”呢?苻坚的目光再次深情地投向陇西那片土地。他大手一挥:“乞伏爱卿!你立下如此奇功,还回长安干啥?别当‘吉祥物’了!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那块风水宝地,朕就正式交给你镇守了!好好干,朕看好你哟!”于是,乞伏司繁戏剧性地、华丽丽地完成了三级跳:从“阶下囚”到“长安留学生”,再到前秦帝国正牌认证的“陇西王”(都督、镇西将军)!他不仅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地,而且是带着中央的“红头文件”、皇帝的信任光环,名正言顺、风风光光地回来了!这波操作,堪称“躺赢界”的教科书。

 第四幕:扎根陇西——“躺平宗师”的治理之道,不折腾就是最大的政绩

 重返勇士川的乞伏司繁,身份地位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只能据山自守、朝不保夕的部落酋长,而是前秦帝国盖章认证、手握军政实权的封疆大吏(都督、镇西将军)!头顶着长安赋予的“尚方宝剑”,背靠着前秦帝国的“金字招牌”,乞伏司繁治理起自己这片熟悉的“老根据地”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史书对他这段治理生涯的评价极其吝啬,只有短短四个字:“甚有威惠”(《晋书·乞伏国仁载记》)。但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在乱世之中,能在史书上混到个“有威惠”的评价,那绝对算得上“模范地方官”了,咱们来拆解一下。

 “威”从何来? 这威,首先来自他背后的庞然大物——前秦帝国。他是朝廷钦点的镇西将军,代表的是中央权威,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腰杆子倍儿硬!谁敢炸刺?其次,他自身作为昔日鲜卑豪酋的威望犹存,老部下们看到老大衣锦还乡还升了官,自然服气。再加上刚刚“躺赢”勃寒的赫赫声威(“瞧见没?连勃寒那刺头见了我老大都秒跪!”),足以让陇西地面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羌、氐、胡部落首领们心生敬畏,夹起尾巴做人。

 “惠”在何处? 这才是乞伏司繁“躺平”哲学升华为治理智慧的精髓——不折腾!他深谙“怀柔”之道,充分利用其“朝廷命官”+“鲜卑老大哥”的双重身份,在复杂的民族关系(羌、氐、汉、鲜卑及其他胡人部落)间玩起了高难度平衡术。对前秦朝廷,他积极履行守土安民的职责,按时交粮(税赋)交作业(报告),把陇西门户守得稳稳当当,让领导(苻坚)很放心。对境内的各族百姓,他不再像某些莽夫首领那样动不动就武力镇压、强征暴敛。相反,他推行相对宽松、包容的政策。

 调解纠纷:部落间抢水抢草场?别打架!来,本将军(酋长)给你们评评理!努力充当“和事佬”,减少内耗。

 促进共生:汉人种地技术好?学!胡人养马技术棒?交流!鼓励不同族群取长补短,和谐共处(至少表面和谐)。

 发展民生:仗打完了(暂时),首要任务是让大家吃饱肚子。鼓励生产,放牧的安心放牧,种地的安心种地,可能还搞点小规模贸易。让勇士川一带的老百姓,在乱世中难得地喘了口气,看到点生活的奔头。

 乞伏司繁的目标非常清晰且务实:保境安民,积蓄力量。他不像一些野心勃勃的邻居那样天天想着开疆拓土,穷兵黩武;也不像某些酷吏为了政绩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他深知自己部族的根基还不够深,陇西这地方民族成分太复杂,水太深。瞎折腾,容易把自己玩死。他的策略就是:稳住!苟住!在帝国爸爸(前秦)的羽翼下,猥琐发育,为乞伏部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和最宝贵的发展时间。他像一位经验老道、精打细算的园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勇士川这片土壤,让乞伏部这棵幼苗得以深深扎根,默默汲取养分,静待着那场改变天下大势的“及时雨”。

 第五幕:奠基西秦——躺赢人生的终极回报,“父”业“子”成

 时间荏苒,到了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为部族操劳半生、深谙“躺平”精髓的乞伏司繁,在勇士川的镇西将军府中走完了他充满智慧与妥协的一生。长安的诏书很快飞驰而至:命其长子乞伏国仁“代镇勇士川”,承袭父职。老爹的班,儿子顺利接上了。

 历史的齿轮在此刻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仅仅三年之后(383年),那场惊天动地、足以载入中国战争史册的淝水之战爆发了!强大的前秦帝国,在谢玄指挥的东晋北府兵冲击下,如同纸糊的巨人般轰然倒塌!天王苻坚仓皇北逃,最终身死国灭。这个曾经统一北方的庞然大物,瞬间土崩瓦解,释放出无数被压抑的地方势力和野心家。整个北方大地,再次陷入群雄并起、你争我夺的超级大乱斗模式——“吃鸡”决赛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