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西秦宗室悍将乞伏审虔:基建狂魔兼灭火队长的闪电人生(第2页)
边防钢铁侠: 谭郊城成了钉在西部边境的一颗超级螺丝钉,极大地强化了防御能力,让吐谷浑和羌人部落看着就牙疼,不敢轻易来犯。
全能打工人认证: 审虔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上马能砍人,下马能筑城”的复合型稀缺人才。这“项目经理”当得,甲方(他爹)满意得不能再满意。
第四幕:后院起火?看我“灭火队长”闪亮登场!(公元411年末-412年初)
就在审虔同志在谭郊工地挥汗如雨、争当“劳动模范”的时候(公元411年十二月),西秦的西部“分公司”——河州重镇枹罕(今甘肃临夏)出事了!
西羌实力派首领彭利发,瞅准西秦主力要么在东线(可能防备后秦),要么在谭郊搞建设,后方空虚,果断发动“兵变”,一举拿下了枹罕,还给自己封了个“河州牧”的title,公然叫板西秦集团。
枹罕失守,这还了得?那可是连接河西走廊、监控西南诸族的战略枢纽!乾归老板大怒,立刻暂停手头工作,亲自带兵去“平叛”。没想到,彭利发这哥们儿占据地利,手下羌兵又勇悍,乾归老板的第一波“收购(平叛)”行动居然没成功!场面一度有点小尴尬。
就在这僵持不下、乾归老板脸上有点挂不住的时候,刚刚在谭郊创造完“建筑奇迹”的“救火队长”乞伏审虔,再次临危受命!公元412年正月,他和另一位宗室将领、振威将军乞伏公府组成“平叛特别行动小组”,领兵对彭利发展开追击。
这一次,审虔同志没让机会溜走。他们在清水(今甘肃清水)成功截住了彭利发,一场激战,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这位自封的“河州牧”,还顺手“打包”了一万三千户羌民!这效率,杠杠滴!
叛乱是平了,枹罕也拿回来了。但西秦的西部边疆依然是个火药桶,吐谷浑在隔壁虎视眈眈,羌人部落也未必服气。谁来坐镇这个烫手山芋,当这个“河州分公司总经理”?
乾归老板的目光,第n次落在了劳苦功高、能力全面、仿佛浑身是肝的儿子审虔身上。于是,一道新的任命火速下达:乞伏审虔同志,即日起出任河州刺史,坐镇枹罕!
审虔的角色再次进化:从野战指挥官(洪池岭),到工程总指挥(谭郊),再到平叛特派员(打彭利发),现在正式升级为封疆大吏——河州牧!他的kpi非常明确。
维稳大师: 安抚好刚“收购”(俘获)来的一万三千户羌民以及其他部族,让他们安心给西秦“打工”(纳税服役),别闹事。
边防门神: 时刻盯紧西边的吐谷浑和可能死灰复燃的羌人势力,谁敢伸爪子,就剁谁的手!
西陲定海针: 确保枹罕这个战略枢纽绝对安全,为都城谭郊乃至整个西秦王国看好西大门,让大家能睡个安稳觉。
审虔同志坐镇枹罕,就像一颗定心丸,稳住了西秦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破船那最摇晃的西部船舷。
第五幕:历史的聚光灯,为啥“啪”一声灭了?——谜之消失(公元412年及以后)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历史关于咱们这位劳模审虔同志的记载,在他光荣出任河州刺史、坐镇枹罕之后,就像被掐断了电源,“唰”地一下,全黑了!这位在短短一两年内(411-412),横跨军事(洪池岭大捷)、基建(谭郊筑城)、平叛(击毙彭利发)、地方治理(河州刺史)四大领域,且都干得风生水起的“西秦全能王”,就此在史册中神秘失踪,连个“离职声明”或“讣告”都没留下。
人呢?跑哪去了?被外星人抓走了?还是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去了?
史书惜字如金,半个字不提。但结合西秦当时那跌宕起伏的“公司内斗史”,最合理的推测指向了公元412年六月发生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办公室血案”——乞伏公府弑君事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审虔同志在枹罕兢兢业业当“门神”几个月后(412年六月),那位几个月前还和他并肩作战、一起追击彭利发的宗室兄弟、振威将军乞伏公府,在都城谭郊发动了一场血腥政变!他在一场宴会(也可能是鸿门宴)上,残忍地刺杀了正在喝酒吃肉的国王、也是审虔的亲爹——乞伏乾归!更惨的是,乾归的十几个年幼的儿子(审虔的小兄弟们)也一同遇害。当时太子乞伏炽磐(审虔的哥哥)正好带兵在外,闻此噩耗,立刻化身“复仇天使”,火速率兵杀回谭郊,平定了叛乱,干掉了弑君的乞伏公府及其同党,然后自己坐上了王位。
这场发生在权力核心的“血色六月”,是西秦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极大概率是乞伏审虔同志突然“查无此人”的关键原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可能): 作为乾归的亲儿子、手握河州重兵的封疆大吏,审虔同志的身份太敏感了。他当时很可能就在谭郊述职、探亲,或者政变发生后火速带兵回京想“勤王”,结果不幸卷入了这场权力清洗的漩涡中心,和他爹以及其他兄弟一起,倒在了血泊中。这种“一锅端”的情况在十六国政变中太常见了。
新王登基,兔死狗烹(次可能): 就算审虔当时远在枹罕,侥幸躲过了政变的直接屠刀。但作为前王的亲儿子,还手握兵权,在新王炽磐(他哥)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定时炸弹”!炽磐为了坐稳王位,消除潜在威胁,极有可能迅速解除了这位能干的弟弟的兵权,把他从河州刺史的位置上撸下来,要么找个地方“圈养”(软禁)起来,要么随便给个虚职边缘化。从此审虔远离权力核心,自然就从史官的记录里“消失”了。兄弟?在至高权力面前,有时候连陌生人都不如。
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可能性较小): 也有可能,审虔同志真的是个工作狂,这两年连轴转(打仗、筑城、平叛、戍边),身体被严重透支。在412年政变前后,不幸因过度劳累或疾病,倒在了河州刺史的任上,纯粹是“过劳死”。只是史书觉得这事不够“精彩”,或者记载遗漏了。但结合那场惊天政变的时间点和他身份的敏感性,这种“自然死亡”显得有点过于巧合和“温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