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干旱(第2页)

 杜荷翻了个白眼。 

 “我不过是想去试试运气。毕竟打着陛下派我们去莫松都督府的旗号,少府总得给点面子吧?” 

 “我觉得啊,这事儿陛下可能也会暗中同意的,不然我们年初去辽东,可真要冻成冰棍。” 

 房遗爱听后,觉得杜荷说得挺有道理,不禁感慨。 

 “还是你聪明,这事儿就靠你了!” 

 两人说定了,就分工合作,各自去联系平时玩得好的小伙伴。 

 至于少府的事,杜荷打算先放一放,他心里有点小算盘。 

 要是只靠皇命旗号不管用,那拉上一群勋贵子弟帮忙鼓噪,应该能让少府松口了吧? 

 把房遗爱和杜荷两人打发走,李恪心里美滋滋的。 

 看来京城的那些纨绔子弟会少一大堆。 

 治安肯定也会好很多。 

 李恪心里这么想着,走到御花园里歇会儿脚。 

 但刚进御花园转了转,脸色就不对了。 

 他发现了一件之前一直没注意到的事。 

 走到一棵开花的树前,李恪紧盯着它,脸色特别严肃。 

 头顶上的太阳晒得厉害。 

 李恪感觉现在的温度肯定超过三十度了。 

 这可是初春啊! 

 之前他去曲江池的时候就有感觉,但那时候一直在车里,下车就到水边,没太在意,就给忽略了。 

 他叫过一个内侍,问:“去年的这时候,天气有这么热么?” 

 内侍有点蒙,想了想,小心翼翼地摇头:“应该比现在凉快一些吧。” 

 凉快一些? 

 看来李恪的感觉没出错。 

 李恪站起来,眯着眼睛望向太阳,心里升起一股危机感。 

 “这种暖和天气持续多久了?” 

 “禀报陛下,大概五六天了吧?” 

 “五六天?”李恪默默思考。 

 也就是说,这个春天已经连续五六天高温了。 

 这绝对不是好兆头。 

 搞不好是大旱的前兆! 

 在封建社会,气候一有大变化,那就等于灾难找上门了。 

 气候的忽冷忽热,特别容易弄垮古代农业生产,大唐也不例外,更别说现在李恪正打算打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