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泸州老叫
第896章 多谢恩典(第2页)
几个下人将万民书展开,竟然足足三丈长,两丈宽,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人名,绝对有十万之众。
李恪扫视了一下,站起身来,对着万民书鞠了一躬,然后微微一叹:“苏州百姓之心,朕尽知了。”
“今日之后,请岳父大人转告苏州百姓。”
“只要我大唐永存,不管是苏州,还是各地,全都回事今日的盛世局面。”
上官九也鞠躬道:“老夫替苏州百姓谢过陛下。”
因为今天是家宴,只有李恪和上官九的家人,苏州的官员一个不在这里。
万民书,很快就被收了下去。
上官九继续说道:“启禀陛下,老夫的第二件礼物,是向陛下的一个保证。”
“陛下曾经说过,三十六行,行行都有高下。”
“这个高下,不是财富的高下,也不是地位的高下,而是人品的高下。”
“老夫是一个商人,虽然积累一定的财富,但这并非是老夫这一生的最终追求。”
“老夫听说,陛下曾经提过义商之语,深有感触。”
“义商者,乃是先以商起家,再以资惠民,急救困难,帮扶弱小,此乃义之所在。”
“所以,老夫斗胆,想以余生之年,做我大唐帝国一义商,穷困救助,施恩一方。”
“不管是苏州,还是江南,但凡是我上官家力所能及之地,老夫都不会吝啬财富。”
“而且,从老夫这一代开始,将义商二字写入家训之中,让后世代代遵从。”
李恪点了点头:“岳父大人能有此义薄云天之心,朕甚慰。”
“来,朕敬岳父大人一杯。”
上官九急忙端起酒杯,连说不敢。
上官蓉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明白,上官九这样做,是为了她,让她在后宫的地位能高一些。
其实,这个“义商”的口号,确实是李恪提出来的,只不过还没出后宫。
上官蓉儿是从秦菲儿口中得知的,便暗中告诉了上官九。
上官九老奸巨猾,自然就看出“义商”对上官蓉儿会有多大的帮助,所以这才弄了这个局,他要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个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