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中国的武术神话在于修为即是大度能容(第2页)

 大汉又惊又怒,还想再扑,却被王晓晓的目光拦住。那目光里没有敌意,只有平和,仿佛在说“何必呢”。他愣了愣,想起自家少爷确实也有错在先,脸涨得通红,捡起刀嘟囔道:“这次就听你的,下次再让我撞见……”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馆主好功夫!”张兴东由衷赞叹,“那一招‘以柔克刚’,比天庭的金刚不坏身更有味道。”

 “不是功夫好,是他本就不想真动手。”王晓晓擦了擦棍上的露水,“我爹说,天下的冲突,十有八九是能靠容让化解的。就像水遇到石头,不是非要撞碎它,绕过去,既能保全自己,也能滋养石头旁的草木。”

 张兴东望着院角被刀插进的菜地,那里的青菜虽被压弯了腰,却没断根,过几日便能重新挺直。他忽然想起孙悟空——那石猴本是天地灵气所生,初上天庭时也带着几分天真,若当初不是众仙嫌他出身低微,骂他“弼马温”,将他逼回花果山,又怎会有后来的大闹天宫?

 “先生也是习武之人?”王晓晓见他气度不凡,好奇地问道,“看您的手型,像是练过剑法?”

 “略懂些皮毛。”张兴东抬手,指尖虚划,银渊剑的剑意隐而不发,却带着包容万物的气度,“只是以前练的,都是如何‘战胜’,从未想过如何‘容纳’。”

 “那先生可愿留下,学学我家的‘容心拳’?”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这套拳法,既能强身,也能修心,最适合化解戾气。”

 张兴东点头:“固所愿也。”

 接下来的日子,张兴东便在容心武馆住了下来。每日清晨,他跟着弟子们练容心拳,体会那“刚中带柔,柔中含刚”的韵律;上午听王晓晓讲“武德”,她说“真正的高手,不是没有脾气,而是能管住脾气”;下午看她教弟子们疗伤——不仅治跌打损伤,更教他们如何在冲突中留有余地,比如出拳时故意放慢半分,让对手有机会认输。

 他发现,这武馆里的弟子,功夫或许不是江湖上最顶尖的,却个个活得舒展。有个曾因斗殴入狱的壮汉,如今在武馆里教孩子们扎马步,说起过往总笑着说:“以前觉得打遍天下才是本事,现在才知道,能容下别人的错,才是真能耐。”

 这日傍晚,张兴东跟着王晓晓去后山采药,忽闻林中传来呼救声。原来是几个猎户被黑熊围困,其中一个猎户竟掏出了火药枪。王晓晓立刻冲过去:“别开枪!”

 她放下药篓,张开双臂挡在黑熊面前。那黑熊本是被猎户的陷阱激怒,见有人拦路,怒吼着扑过来。张兴东正要拔剑,却见王晓晓不闪不避,只是缓缓蹲下身子,摊开手掌,嘴里发出温和的絮语,像是在安抚受惊吓的孩童。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黑熊的咆哮渐渐低了下去,盯着王晓晓的眼睛看了半晌,竟转身走进了密林。

 “你就不怕它伤了你?”张兴东心有余悸。

 “它只是饿了,又被陷阱夹伤了腿,不是真要吃人。”王晓晓指着黑熊留下的血迹,“你看,连野兽都能容下善意,何况人呢?”她取出伤药,递给惊魂未定的猎户,“下次别用陷阱了,放些食物在林边,它就不会来捣乱了。”

 张兴东望着黑熊消失的方向,忽然明白:孙悟空的戾气,何尝不是被天庭的“规矩”和“偏见”逼出来的?就像这黑熊,若不是先受了伤,又怎会伤人?所谓“降妖”,或许不必非要打打杀杀,若能容下他的本性,引导他的戾气,未必不能化敌为友。

 “王先生,”王晓晓忽然转头看他,“您的剑法里,藏着一股很厉害的气,却总像是被什么东西憋着。不如试试用容心拳的运气法子?或许能更顺畅些。”

 张兴东依言抬手,银渊剑的剑意流转,不再是以往的锋芒毕露,而是如流水般柔和,却蕴含着更磅礴的力量。他忽然笑了:“多谢姑娘点化,朕……我总算明白了,何为真正的武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