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无农不稳无工不扶无商不富即兴国发展商业(第2页)
“姑娘觉得,经商的根本是什么?”他忍不住问道。
“是互通有无,让大家都过得更好。”王晓晓翻开一本“贸易账册”,“就像我们从南方运来茶叶,卖给北方;从西域换来玉石,卖给江南。商人赚了利,百姓得了便,地方也富了,这才是‘无商不富’的道理。”
正说着,一个西域客商急匆匆进来,指着一批丝绸比划着,原来他担心路上耽误,想改用“加急物流”。王晓晓立刻拿起电话联系:“没问题,我让驿站用‘快马加鞭’服务,比您自己赶路还快三天,就是运费要加两成。”
客商爽快地答应了,笑着竖起大拇指。张兴东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规矩——仙凡之间严禁私相授受,连蟠桃都要论功行赏。这般死守“清静”,难怪三界的物资流通越来越慢,就像堵塞的河道,迟早要干涸。
“老先生也是做买卖的?”王晓晓见他对商事格外上心,好奇地问道,“看您气度不凡,不像寻常客商。”
“算是吧,只是管的‘货物’有些特殊。”张兴东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我们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却不知怎么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更不知怎么让大家都富起来。”
“那可得学学‘商业之道’了。”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镇上,以前只有种地的农民(农),后来有人开了织布坊(工),再后来有了我们这样的商行(商),农民的粮食能卖掉,作坊的布匹有出路,大家手里都有钱了,这才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是根,工是叶,商是脉,缺一不可。”
她指着镇外的农田和作坊:“您看,农民种出棉花,作坊织成布匹,我们商行卖向各地,赚了钱再买农具给农民,买机器给作坊,这就形成了‘循环’,越转越活,越转越富。”
张兴东望着那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忽然明白,为何凡间能在短短百年间富起来——不是因为资源更多,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商业是血脉”,懂得用交易连接供需,用流通激活经济。就像这通衢商镇,农、工、商环环相扣,才让土地生金,让巧手生财。
“姑娘可知,你这‘商业之道’,能让三界的‘血脉’都活起来?”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长衫化作龙袍,钱袋里的碎银在光芒中化作万千通宝,“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算盘掉在地上,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通商’之法,比天庭的戒律更能普惠三界。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三界兴商业、通物流?”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在天庭开个‘三界贸易行’,让东海的珍珠换瑶池的仙米,让西天的经书换凡间的茶叶,再弄个‘天庭快递’,比腾云术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