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影视传媒对人类的进步起着划时代作用(第2页)
散朝后,张兴东留下土地公,让他搬来更多“影视传媒”之物。他在偏殿里看了三天三夜:看黑白默片里卓别林提着礼帽在工厂里跌跌撞撞,竟看出几分对凡人命运的悲悯;看彩色电影里宇航员隔着舷窗望向地球,那抹蓝白相间的光晕比天庭的云海更让人心潮澎湃;看纪录片里敦煌壁画在镜头下缓缓展开,飞天的飘带仿佛真的在流动,连司掌文墨的文昌帝君都忍不住感叹:“这般精细的传承,比仙家的拓印术更胜一筹。”
第四日清晨,张兴东突然下令:打开南天门的“观尘镜”,让三界仙众都来看看人间的影视传媒。观尘镜本是用于监察凡间善恶的法器,此刻却被接驳上凡间的信号,无数画面在镜面上流转:非洲的孩子通过教学视频学习算数,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灿烂;南极的科考队员对着镜头展示冰芯样本,身后的极光美得惊心动魄;直播间里,手艺人正在教网友编织竹篮,弹幕上满是“想学”“传承下去”的字样。
“陛下,这会不会乱了天道?”太上老君忧心忡忡地递上金丹,“凡人掌握这般传播之力,怕是会少了对神明的敬畏。”
张兴东接过金丹却没有服食,只是指着镜中一个画面——地震废墟里,记者举着摄像机跪在地上,镜头对准一个被埋在瓦砾中的小女孩,而救援人员正顺着镜头指引的方向奋力挖掘。“老君你看,”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这传媒不是让人不敬神明,而是让人成为自己的神明。它让弱者被看见,让知识能共享,让善意可传递,这般功德,堪比上古圣人教化万民。”
话音刚落,观尘镜突然迸发出七彩霞光。镜中所有的画面开始交融:课堂上的朗读声、实验室的欢呼声、救灾现场的呐喊声汇聚成一股暖流,顺着镜面流淌到南天门外的云海中。那些常年凝滞的云雾竟开始涌动,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影——有教书育人的先生,有治病救人的大夫,有守护边疆的士兵,有钻研技术的工匠。
“这是……”千里眼揉了揉眼睛,惊得说不出话,“是人间的‘集体信念’?”
张兴东望着那些由信念凝聚的人影,忽然明白影视传媒的真正力量。它不仅仅是记录与传播,更是在无数凡人心中种下种子——看到英雄救人,便有人渴望成为英雄;看到知识改变命运,便有人发奋苦读;看到远方的苦难,便有人伸出援手。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最终凝聚成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比任何天庭的敕令都更坚韧,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