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外甥于书杰与于云之间爱情故事(第2页)

那天他们聊起更多关于张家庄的事——于云说外婆总念叨槐花开时的甜,说树下的石凳坐上去比太师椅还舒服;于书杰说太爷爷的日记里写着,每年槐花盛开时,都会给太奶奶做槐花饼,饼里要放三颗冰糖,甜得刚好。

“下次槐花开,我们一起回张家庄吧?”于云托着下巴,眼里的光比仓库里的灯泡还亮,“我想看看外婆说的石凳,你想看看日记里写的槐花树。”

“好啊。”于书杰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秋末的时候,于云要去张家庄整理一批刚收来的旧家谱。于书杰正好要回家取太爷爷的日记,两人便约好一起出发。绿皮火车摇摇晃晃地穿过田野,于云靠在窗边看风景,发丝被风吹得贴在脸上,于书杰悄悄拿出速写本,画下她的侧脸,旁边画了朵小小的云。

“你在画什么?”她突然转过头,吓了他一跳,速写本差点掉在地上。

“没……没什么。”他慌忙合上本子,耳尖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于云却伸手抢了过去,翻开一看,忍不住笑出了声:“画得还挺像,就是这云画得太丑了,像团。”

“我不会画云。”他挠挠头,“你画得好,教我?”

她真的拿起笔,在他画的云旁边补了几笔,原本笨拙的线条突然变得灵动起来,像被风吹动的样子。“你看,云是流动的,要有留白,像这样……”她的指尖偶尔碰到他的手背,像有电流窜过,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车厢里的空气突然变得黏稠。

火车到站时,暮色已经漫了上来。他们并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像分不开似的。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近处的稻田里有蛙鸣,于书杰看着于云的侧影,突然觉得,这比实验室里的星空更让人安心。

“外婆说,月亮好的时候,老槐树会显灵。”于云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天边的圆月,“要是对着树许愿,就能心想事成。”

“那你许过愿吗?”他问。

“许过。”她低下头,声音轻得像耳语,“希望能遇到个懂星星也懂旧书的人。”

于书杰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他刚想说些什么,就见于云往前跑了几步,指着村口的老槐树:“你看!真的有光!”

月光下,老槐树的枝桠间似乎真的浮动着淡淡的光晕,像撒了层碎银。于云跑到树下,张开双臂抱住树干,像抱着个老朋友。于书杰站在她身后,看着她被月光染成银白色的发顶,突然觉得,太爷爷日记里写的“人间最暖是烟火”,大概就是眼前的样子。

第三章风雨中的相守

整理家谱的日子并不轻松。那些泛黄的纸页脆得像饼干,稍一用力就会碎掉,于云得戴着白手套,用特制的镊子一页页翻开,再用相机拍下内容。于书杰就在旁边帮她记录编号,偶尔给她递杯水,或者提醒她休息。

有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雨。老旧的祠堂漏起了雨,装家谱的箱子眼看就要被淋湿。于云想都没想就扑过去,用自己的外套盖住箱子,于书杰赶紧找来塑料布,两人手忙脚乱地把箱子搬到墙角的桌子上。

等雨小些时,于云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嘴唇冻得发紫,却还在检查家谱有没有被淋湿。于书杰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她身上,外套上还带着他的体温,混着淡淡的洗衣液香味。

“你傻不傻?”他的声音有点急,“家谱重要,你自己就不重要了?”

“这是好几代人的念想,不能毁在我手里。”她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倔强的光,像极了太奶奶沈明英——太爷爷的日记里写,当年洪水冲毁仓库,太奶奶也是这样,用身体护住了装种子的袋子。

于书杰没再说话,只是默默生了盆炭火,让她烤烤手。火光跳跃着,映在两人脸上,祠堂里安静得只能听见外面的雨声。于云烤着手,突然打了个喷嚏,于书杰赶紧去找姜,想给她煮碗姜汤。

“不用麻烦了。”她拉住他的手,他的手很暖,像炭火一样,“我没事,就是有点累。”

他们坐在炭火旁,借着光翻看太爷爷的日记。其中一页画着棵简单的槐树,旁边写着:“明英说,树要扎根,人要安心,日子才能像槐花一样,年年都有盼头。”

于云的手指轻轻拂过那行字,声音低低的:“我外婆也说过类似的话,她说人这一辈子,就像天上的云,看着飘得远,其实根总在一个地方。”

于书杰看着她,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一直觉得宇宙的浪漫在于浩瀚,却忘了人间的浪漫藏在这些琐碎的字句里——是太爷爷写“明英的槐花饼”,是于云外婆说“根总在一个地方”,是此刻炭火的温度,是她拉住他手时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