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自己要经得起万丈荣光经得起平淡如水(第3页)

\"陛下,\"太白金星看着他把龙袍叠起来,换上那身打补丁的道袍,\"明日的早朝...\"

\"照常。\"张兴东坐在案前,拿起奏折,忽然发现没有了龙袍的束缚,批阅起来竟格外顺手。\"但以后的蟠桃宴,不必搞得那么铺张了。\"

他想起老槐树下的阳光,想起粗瓷碗里的米汤,想起破庙里的温暖。那些平淡的日子,像串珍珠,串起了他的生命,也让他明白,万丈荣光固然耀眼,可支撑着一个人走下去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温暖。

夜里,张兴东做了个梦。梦里他还是那个破庙里的少年,抱着碗米汤,蹲在门槛上。外面下着雪,庙里却很暖和,瞎眼婆婆坐在灶前纳鞋底,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他看着自己的手,是双瘦弱却有力的手,能爬山,能采药,能捧着热汤,也能撑起一片天。

醒来时,窗外的云海正泛起金边。张兴东走到殿外,望着渐渐亮起的天际。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三千年,就像老槐树上的疤痕,有过被雷劈的痛,有过被斧砍的伤,却也在这些经历里,长成了独特的模样。

\"太白,\"他转身时,道袍的衣角在风里飘动,\"去备些种子,送终南山的村民。\"

太白金星应下时,看着玉帝的背影。那背影穿着打补丁的道袍,却比任何时候都挺拔,像终南山的老槐树,历经风雨,却始终向阳,既经得起阳光的照耀,也受得住风雪的洗礼。

凌霄殿的钟声再次响起时,张兴东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着龙袍,心里却揣着那身道袍的温暖。他看着阶下的众仙,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多了些平和,像老槐树下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

他知道,无论是万丈荣光,还是平淡如水,都是生命的馈赠。就像终南山的泉水,既能煮出华丽的琼浆,也能熬出暖心的米汤,关键是捧着碗的人,是否懂得珍惜。

而他,张兴东,曾经的破庙少年,如今的玉皇大帝,终于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