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天道酬勤的本质!(第2页)

 

张兴东揭开葫芦盖,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他看见无数光点在葫芦中沉浮,仔细看去,竟是一个个凡人劳作的场景——农夫弯腰插秧,工匠挥锤打铁,书生伏案苦读......

 

"这是天地间的'勤气'。"老君指着那些光点说道,"凡人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劳作,都会凝结成这样的气息。这些气息汇聚起来,便成了推动三界运转的动力。"

 

他又取出另一个黑色的葫芦:"这个装的是'惰气'。凡人的每一次偷懒,每一个妄念,都会产生这种浊气。如今人间惰气过盛,已经开始侵蚀天道的根基了。"

 

张兴东将两个葫芦放在一起,只见黑色葫芦中的浊气正不断吞噬着勤气的光点。他忽然明白过来,为何奎木狼敢擅离职守,为何人间会流行懒惰之风——不是天道不公,而是执掌天道的神明自己先懈怠了。

 

"就像当年我炼丹,"老君忽然说起往事,"若非每日准时添柴、精准控温,怎会有九转金丹?就算有再好的丹方,少了一分火候,也成不了仙药。"

 

这句话像惊雷般在张兴东脑中炸响。他想起自己当樵夫时,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上山砍柴,双手磨出的茧子厚得像牛皮;想起飞升路上,历经九重天劫,每一道天雷都劈得他筋骨欲裂,却从未想过放弃。那些他曾以为是苦役的经历,原来都是通往天位的阶梯。

 

四、亲查地府

 

张兴东决定亲自去地府看看。当他踏着黄泉路来到阎罗殿时,正撞见十殿阎罗围着一桌宴席猜拳行令。殿上的生死簿积了厚厚一层灰,旁边的判官们竟在赌骰子决定亡魂的去向。

 

"陛下?"阎罗王看到突然出现的天帝,吓得酒壶都掉在了地上,"您怎么会来......"

 

"朕倒要问问你们,"张兴东指着那些蒙尘的生死簿,"地府的职责是赏善罚恶,你们就是这样执行的?"

秦广王嗫嚅着辩解:"陛下息怒,近百年来亡魂太多,核算功过实在繁琐......我们想着,反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差不多就行......"

 

"差不多?"张兴东抓起一本生死簿,只见上面记录着一个农夫的生平——此人一生勤恳耕作,却因一场旱灾颗粒无收,冻死在寒冬;而隔壁的懒汉,只因在树下乘凉时捡到一袋金子,便得了善终的判词。

 

"这就是你们说的差不多?"他将生死簿狠狠摔在地上,"天道酬勤,酬的不是偶然的运气,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农夫的汗水,懒汉的侥幸,能一样吗?"

 

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黑白无常拖着一个亡魂进来,那亡魂见到张兴东,突然挣脱锁链跪倒在地:"天帝陛下,小人冤枉啊!"

 

这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身上还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小人一辈子种了五十年地,每天鸡叫就起,日落才歇,可到老还是穷得叮当响。"老头哭诉道,"倒是村东头的王二,整天游手好闲,却中了两次彩票,盖了大瓦房。这哪里是天道酬勤,分明是天道酬懒啊!"

 

张兴东扶起老头,忽然注意到他手掌上厚厚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锄头留下的印记。他转身对阎罗王说:"查,把这个老人的福报记录调出来。"

 

判官们慌忙翻找,终于在积灰的卷宗里找到了记录。上面显示,老人本应有儿孙满堂、安享晚年的福报,却因土地神疏于记录,这些福报竟被误判给了王二。

 

"看到了吗?"张兴东指着卷宗对众阎王说,"不是天道不公,是我们这些执掌天道的,自己先失了公允。就像人间的官吏,如果连账本都算不清,百姓的辛苦又怎能得到回报?"

 

五、重塑天规

 

回到天庭后,张兴东立刻召集三界众神议事。当他将地府的乱象和人间的惰气展示给众仙看时,整个凌霄宝殿鸦雀无声。

 

"奎木狼擅离职守,罚去人间做十年耕牛,亲身体验劳作之苦。"张兴东首先宣判,"司命星君玩忽职守,革去神职,贬为人间的账房先生,让他每日与算盘打交道,明白分毫不能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