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天道酬勤的本质!(第3页)

 

接着,他看向十殿阎罗的虚影:"地府所有判官,即日起重新核对近百年的生死簿,漏记一笔福报,便打一百大板。阎罗王监管不力,罚去十八层地狱铲三百年业火。"

 

最后,他环视众仙:"自今日起,天庭实行'考勤法'。每位神明的功绩,不仅看结果,更看过程。哪怕是洒扫天庭的仙童,每日扫地的步数、除尘的次数,都要记录在案。"

 

"陛下,这会不会太繁琐了?"太白金星忧心忡忡地问道,"毕竟我等都是神仙,何必像凡人一样斤斤计较?"

 

"神仙又如何?"张兴东斩钉截铁地说,"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每一块石头都要亲自挑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哪一个不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才成就了功德?"

 

他取出自己当樵夫时用过的柴刀,那把刀早已锈迹斑斑,却被他一直珍藏着:"这把刀陪我砍了十年柴,每一道缺口都记着我流的汗。正是那些汗水,让我明白天道从不会辜负真正的付出。"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金光。只见天地间的勤气如潮水般涌来,那些被惰气吞噬的光点重新绽放光芒。人间的农夫拿起了锄头,织户开动了织机,连地府的判官们也开始埋头核对生死簿。

 

六、勤道永续

 

三年后,张兴东再次来到人间。他化作一个老农夫,在田埂上遇见了当年那个哭诉不公的老头。如今老人的儿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家里盖起了青砖瓦房,粮仓堆得像小山。

 

"老人家,您现在信天道酬勤了吗?"张兴东笑着问道。

 

老头抹了把汗,黝黑的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信了!这三年我算是看透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掉了,也得早起去捡不是?你看我这双手,"他举起布满老茧的手掌,"这才是最好的福气。"

 

张兴东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奎木狼化作的耕牛正在田里勤恳耕作,牛角上已经生出了淡淡的金光——那是勤气凝结的征兆。远处的学堂里,司命星君转世的账房先生正在教孩子们算术,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回到天庭时,太白金星正捧着新的福报簿等候。簿子上记录着每个神明的考勤:托塔李天王每日巡视南天门的次数,增长了三成;嫦娥在月宫中培育的桂树,开花数量比往年多了一倍;就连最懒惰的天蓬元帅,也开始每日操练水军了。

 

"陛下,您看。"太白金星指着簿子上跳动的金光,"三界的勤气越来越盛,惰气已经快消失了。"

 

张兴东走到观星台,望着井然有序的星空。北斗七星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二十八星宿沿着固定的轨迹缓缓运转,就像无数双勤劳的手,共同托举着三界的秩序。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登上帝位时,曾对着天地发誓要守护三界安宁。那时他以为,只要拥有无上的神力就能做到。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天道,从不在高深的法术里,而在每一次脚踏实地的行动中。

 

就像当年砍柴,一斧一斧砍下去,树总会倒;就像农夫插秧,一株一株种下去,总会有收获。所谓天道酬勤,酬的不是投机取巧的聪明,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酬的不是一时兴起的热情,而是融入骨血的勤勉。

 

"传旨下去,"张兴东对着云海高声道,"从今往后,每年春分定为'勤道日'。三界众生,无论神佛凡人,都要在这一天亲自劳作,体会耕耘之乐。"

 

晨钟再次响起时,张兴东拿起那把生锈的柴刀,走到凌霄宝殿后的菜园里。他挥刀除草的动作,还像当年在终南山时一样沉稳有力。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他身上,也照亮了三界每一个勤劳的身影。

 

天道无言,却在每一滴汗水中显形;酬勤无声,却在每一次坚持里成真。这或许就是张兴东作为玉皇大帝,留给三界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