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第3页)
天空中,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坠向远方——那是应龙拼尽最后力气,从九天之外引来的陨星。
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见首领被杀,顿时乱了阵脚。城头上的士兵趁机冲杀下来,女魃的火焰烧得那些魑魅魍魉四散奔逃,应龙虽然耗尽元气,却依旧盘旋在天空,威慑着残余的敌人。
战斗持续到天明。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涿鹿的土地上时,只剩下遍地的尸体和折断的兵器。黄帝站在尸山之上,看着染血的土地,突然觉得很累。
四、鼎定疆
战后的三个月,涿鹿一直在下雨。雨水冲刷着血迹,也滋养着新的生命。黄帝让人把蚩尤的陨铁剑熔化,铸成了三个巨鼎,分别刻上天、地、人三纹,立在战场中央。
\"这鼎,不是为了记恨。\"他对前来围观的部落首领们说,\"是为了记住,打仗只会带来死亡。咱们要做的,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吃饱穿暖。\"
仓颉在竹简上写下\"止戈为武\"四个字,字迹力透竹背。风后则根据这次战争的经验,画出了最早的兵法图,上面标着山川河流,也标着哪里适合安营,哪里适合埋伏。
女魃因为耗尽太多元气,再也回不了天上。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干旱,人们起初怕她,后来才发现,干旱的土地虽然不长庄稼,却能杀死带来瘟疫的蚊虫。黄帝就在黄河边给她建了座高台,每年雨季,人们都会去那里祭拜,感谢她挡住了洪水。
应龙留在了人间,它的鳞片渐渐失去光泽,却依然守护着黄河。有人说,后来大禹治水时,还见过它的身影,只是那时它已经老得飞不动了,只能在水底用尾巴搅动泥沙,为河道开辟通路。
黄帝没有称帝,只是把各个部落召集起来,制定了共同的规矩:春天一起耕种,夏天一起治水,秋天一起收割,冬天一起议事。他让人把神农尝百草的经验整理成册,教人们辨识五谷;又让嫘祖教大家养蚕缫丝,让原本只能穿兽皮的人们,有了柔软的衣裳。
有天夜里,黄帝做了个梦。梦见蚩尤站在云端,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模样,只是平静地看着他:\"这片土地,你要守好。\"
他醒来时,发现床头的榆木权杖,龙纹已经变得温润,不再发烫。走到外面,看见孩子们正在鼎前玩耍,用泥巴模仿着大人耕种的样子。远处的田地里,新播的种子已经冒出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晃。
仓颉走过来,递给他一卷新的竹简:\"首领,我把这次战争的事记下来了,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涿鹿风》。\"
黄帝接过竹简,看着上面的字迹,突然笑了。他想起那个挡在他身前的稷部落少年,想起所有为了守护家园而死去的人。他们的血没有白流,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安宁。
许多年后,黄帝成了传说中的轩辕氏,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人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建起了庙宇,供奉着他的画像。画像里的黄帝,手持榆木权杖,眼神温和却坚定,身后是象征着各个部落的图腾,在阳光下交织成一片祥和的景象。
而那三个巨鼎,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依然矗立在涿鹿的黄土地上面。鼎身上的纹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依然能看出天的高远、地的厚重、人的生生不息。有风吹过鼎口,会发出低沉的鸣响,像在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也像在提醒着后来的人们:和平,才是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