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太上老君炼丹炉的打造(第2页)

四十九天满时,忘川河的水突然变得清澈。炉坯从水底浮上来,表面的幽蓝和赤红已经融为一体,变成深邃的紫金色,接缝处的金光凝成圈八卦图案。孟婆捡起块掉落的碎渣,发现里面嵌着个小小的光点,像是被封印的魔神残魂,正安静地沉睡着。

三、昆仑铸纹

回到昆仑墟时,整座山的草木都在朝丹房的方向倾斜。太虚真人带着三百个仙童在殿前等候,每个仙童手里都捧着样东西:有东海水晶磨成的粉,有西王母瑶池的莲蕊,有南天门的金砂,还有北溟冰蚕吐出的丝。

“这些都要铸进炉壁的纹路里。”老君指着丹房中央的铸台,台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咒,每个符咒的末端都连着条细槽,通向台边的七个小孔。青牛用鼻子把炉坯拱到铸台上,刚放稳,那些细槽里就自动渗出金色的液汁,顺着符咒的纹路流动。

第一个动手的是太虚真人。他拿起支用凤凰尾羽做的笔,蘸着东海水晶粉,在炉壁上画出第一道纹路。那是条蜿蜒的龙,龙头对着炉口,龙尾绕着炉底,水晶粉落在紫金色的炉壁上,竟发出淡淡的蓝光,龙鳞的纹路里渗出些细小的水珠,像是活的一样。

仙童们轮流上前,莲蕊碎末撒在龙纹的间隙,长出些翠绿的莲叶;金砂沿着莲叶的脉络铺开,变成金色的莲花;冰蚕丝则被织成细细的线,沿着八卦图案的边缘缠绕,每绕一圈,炉壁就微微震动一下,发出低沉的嗡鸣。

到了第七天,炉壁上的纹路突然活了过来。龙纹开始缓缓游动,莲叶轻轻摇摆,金色的莲花竟真的绽放开来,花瓣上滚动着细小的露珠。老君正要让仙童们停下,却见炉底的七个小孔突然喷出七道霞光,分别对应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丹房的穹顶组成个巨大的斗笠形状。

“还差最后一样东西。”老君望着霞光,突然想起什么。他让青牛驮着自己去了昆仑墟顶的望仙台,那里立着块无字碑,是当年鸿钧老祖讲道时用过的。老君用拂尘在碑上轻轻一拂,碑面突然剥落层石屑,露出里面的金丝——那是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阳气所化。

将金丝铸进炉盖的那天,整个昆仑墟都飘着淡淡的檀香。金丝刚接触到紫金色的炉盖,就自动缠绕成个太极图案,阴阳鱼的眼睛处,恰好嵌着两颗从忘川河底捡来的明珠,一颗映着幽冥的暗影,一颗透着人间的光亮。

炉盖合上的瞬间,丹房里所有的符咒都亮了起来。龙纹发出龙吟,莲花散出清香,八卦图案缓缓旋转,将周围的灵气源源不断地吸进炉内。太虚真人发现,炉壁上那些仙童们留下的痕迹,此刻都变成了细小的星图,随着旋转的八卦,在炉身上缓缓移动。

四、天河锻足

炼丹炉的炉足,要用天河的玄石来锻。老君带着炉身来到天河岸边时,守河的星官正拿着量天尺测量水位,尺上的刻度突然变得模糊,星官惊呼道:“天尊,天河的水在往炉里流!”

果然,炉底的七个小孔正汩汩地吸着河水,原本清澈的天河竟露出了河底的碎石,那些碎石泛着银色的光,每块都刻着个星宿的名字。老君让青牛下去衔石,青牛刚踏进河,就被块刻着“奎木狼”的石头绊了下,蹄子上顿时冒出白烟。

“这些石头认主。”星官递过来个铜盆,盆里盛着些天河的淤泥,“得用这个裹着石头,才能让它们听话。”老君将淤泥涂在炉底,再让青牛把玄石衔过来,果然,石头一接触到淤泥,就自动粘在炉底,开始慢慢融化,与炉身融为一体。

锻到第七只炉足时,天河突然掀起巨浪。浪头里站着个披发的神人,手持三叉戟,正是水神共工的残魂。“这炉子里有混沌余烬,会吸干天河的水!”神人怒吼着掷出三叉戟,却被老君用拂尘缠住。炉身突然旋转起来,八卦图案发出金光,竟将三叉戟上的水汽吸了个干净,化作根锈迹斑斑的铁叉。

“当年你撞断不周山,就是因为嫉妒这余烬的力量吧。”老君声音平淡,炉壁上的龙纹突然飞出,缠住共工的残魂。青牛趁机喷出火焰,将最后一块刻着“北辰”的玄石锻进炉底。随着第七只炉足成形,整个天河突然平静下来,水位慢慢回升,河底的碎石重新被水淹没,只留下七颗星星在水面上闪烁,正好对着炉底的七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