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淳风叫上了陈先生(第2页)

 

目前,大唐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即指徭役的代役税(纳绢或布代替服役)。

 

按规定,每丁每年需服20日徭役,若超期则可免交‘庸’税。

 

就是说,百姓必须要去服徭役,除了免一些税之外,得不到任何报酬,而且还得自备粮食。

 

如果陈衍真的做到像他说的那样,给百姓发放较为丰厚的报酬,给他们准备一日三餐,百姓恐怕会恨不得把陈衍供起来。

 

怨声载道那更是绝无可能出现的情况。

 

“好,那我们接下来再说经济流通的问题。”陈衍侃侃而谈:“我从世家贵族手中赚取钱财,拿着钱财召集百姓,去修建类似大运河之类的利国工程。”

 

“在此期间,百姓赚到了钱,那他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想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百姓赚了钱,肯定要花,因为他们过得很苦,衣食住行样样都缺。”

 

“由此可见,百姓赚来的钱,其中大部分会重新被布商、粮商、盐商赚回去。”

 

“我说的对不对?”

 

李淳风终于抓住了那一道灵光,总算理解稍微什么叫真正的经济流通。

 

他惊叹道:“而那些富商赚的钱,正在被陈先生想办法赚回去。”

 

“所以那些钱兜兜转转一圈,又会流入世家贵族手中、流入陈先生手中,最终,再度回到百姓手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陈先生得到名声,修建了利国利民的工程,百姓得到了钱财,能扯一些布做新衣,买得起粮食,不用再出现易子而食那种情况。”

 

“随着钱财继续流通,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天下利国工程会越来越多。”

 

“而付出的东西,只是被世家贵族埋藏在地底的钱财......”

 

李淳风说不清自已内心是何种情绪。

 

惊讶吗?

 

有一点点吧。

 

他以前从未想过,原来让百姓生活变好的办法如此困难又简单,

 

震撼吗?

 

当然震撼!

 

他已经彻彻底底被陈衍称之为经济学的学问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