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李干升官,海航失落

 歼-8这个型号正式宣告结束了,仅生产了7架原型机、交付了部队16架,还不到一个团的数量。·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 

 李干给了歼-8改命名为歼-11,并非因为历史执念。 

 而是根据编号规则,本来就轮到了“11”这个型号序号。 

 至此,东大目前,便只有一款第二代战斗机歼-7e还在继续改进、生产,反倒成了历久弥新的型号。 

 所谓歼-8改,已经完全没有歼-8的痕迹了。 

 双垂尾气动布局、略下勾的机头、电传飞控系统、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等等等等,这些技术大多是在985厂和101飞机设计所的帮助下搞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全新的型号。 

 甚至,因为是重型双发战机,机头直径更大、发动机舱可以更大,歼-11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更远、载重更大。 

 方从文在歼-11上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在机内巧妙地布置了油箱,使得该机仅凭机内燃油,就能达到空军的最大航程指标要求。 

 此项性能,超过了老毛子刚刚服役的苏-27重型战斗机。 

 因为歼-10的横空出世,各国的三代机在强大压力下,都更早地服役了。 

 视察了211厂的生产线后,李干在该厂召开了座谈会。 

 厂长纪鹏丰、生产副厂长林宏宇,以及方从文团队所有技术人员、生产车间工人代表,等等参加会议。 

 面对李干,纪鹏丰、林宏宇再无此前的心态。 

 现在在他们心里,就一个想法——李干是手握项目、订单生杀大权的人物,除了无条件配合、听令,没有任何选择。 

 李干坐在大会议桌的一端,林小茹坐在他身边负责做会议记录,其他人分列两侧。 

 简单的开场白后,李干还是一贯的务实风格,开门见山地说,“歼-11样机搞得不错,方从文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也说明,加强两个大厂之间的技术交流,是非常有效果的,非常有必要的。” 

 李干指出,“歼-11项目各方面性能指标都达到了预期,有些性能还有超越,空军很满意。但是,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听最后一句话,所有人立即翻开笔记本拿起笔,会议室顿时一阵沙沙的翻页声。 

 郑重的样子,一点都不是装出来的。 

 李干说,“第一,空中受油能力问题。歼-11必须要具备空中受油能力。” 

 “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住了,我们的空军,早晚要向战略型空军转型,我们搞装备的,要走在前面。¢1/3/x′i`a/o?s/h\u?o`..c?o!m*” 

 “我仔细看了设计方案,方总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未来上舰的可能性,这就很好嘛,要事事想在前面。我们的海军一样要尽快走向深蓝,不可能一直在家门口打转,因此,空中受油能力非常重要。” 

 “这第二点就是歼-11这个平台,设计冗余量很大,我的意见是,方总。” 

 方从文连忙站起来,“到!” 

 “请坐。”李干压了压手,“我的意见是,把歼-11作为一个平台,发展出各种子型号,持续不断地改进。这既是节省经费的做法,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 

 “是,李主任请放心。”方从文牢牢记了下来。 

 李干说,“这第三点,是关于立即着手开发电子战型号,利用歼-11强大的载重能力,搞出专业的电子战机。必须是双座的,我建议和双座教练型一起搞。” 

 纪鹏丰激动起来,连忙说,“李主任,我们马上立项,还得麻烦您尽快给过一下。” 

 部队主动给项目,傻子才不激动。 

 211厂因为歼-8项目,折腾了那么多年,又被985厂的歼-10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985厂的帮助下,搞出了歼-11,说到底,不是自己的完全技术啊! 

 后续的改进型就不一样了。 

 我对你的技术加以改进,造出来的东西,那就可以算是我自己实力搞出来的了! 

 李干笑道,“我后面会和海军那边开协调会,争取把这个项目立为海空军联合项目。” 

 “谢谢李主任!谢谢!”纪鹏丰现在看李干,怎么看怎么顺眼。 

 生产副厂长林宏宇连忙问,“李主任,咱们的歼-11战机,有没有希望出口创汇?我们厂也希望有机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