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战记华星子

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陵渡口初相识》

郭襄的后背紧贴着冰凉的宫墙,耳边还能听到墙内禁军杂沓的脚步声和呼喊。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张君宝,少年苍白的脸上沾着几道灰痕,呼吸急促却不紊乱。


 “再坚持一下,前面就是护城河了。“郭襄压低声音,手指轻轻捏了捏张君宝的手腕。


 张君宝点点头,眼神坚定。谁能想到这个十四岁的少林弃徒,半个时辰前还在皇宫大内与蒙古高手周旋?郭襄想起他在殿宇间腾挪的身影,那套自创的拳法已初见雏形,竟能逼退两名侍卫。


 远处传来号角声,宫墙上的火把如萤火般密集起来。郭襄知道,忽必烈已经后悔放他们走出皇宫了。


 “走!“


 她抓住张君宝的手腕,两人猫着腰沿墙根疾行。郭襄记得父亲说过,大都的皇城仿照汴梁布局,护城河在西南角有一处暗闸,是前朝工匠留下的逃生通道。


 地面突然震动起来,身后传来马蹄声。郭襄心头一紧,拉着张君宝闪进一条狭窄的夹道。追兵的火把光芒从巷口扫过,近得能听到马匹喷鼻的声响。


 “郭姐姐,这边!“张君宝突然反手拉住她,指向墙上几乎不可见的一道裂缝。


 两人挤进缝隙,竟是条被藤蔓掩盖的排水暗沟。郭襄闻到潮湿的霉味和隐约的腐臭,但此刻这气味简直如同花香。他们手脚并用在黑暗中爬行,身后追兵的呼喊渐渐远去。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突然出现一点微光。郭襄加快速度,终于从一处半人高的洞口钻出。夜风扑面而来,她贪婪地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正站在护城河外侧的斜坡上。


 “我们出来了!“张君宝钻出洞口,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郭襄还未来得及回应,忽听头顶一声厉喝:“在那里!“


 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擦着郭襄的发髻钉入身后树干。她抬头看去,宫墙上的守军已经发现了他们。


 “跳!“


 两人不约而同地跃入护城河。冰凉的河水瞬间淹没头顶,郭襄屏住呼吸,感觉沉重的宫裙像铅块一样拖着她下沉。她拼命踢动双腿,忽然一只手抓住她的衣领,用力向上提去。


 破出水面的瞬间,郭襄看到张君宝憋得通红的脸。少年一手划水,一手拽着她,竟能在这湍急的水流中保持平衡。


 “少林寺后山有瀑布...我们常在那里练功...“张君宝喘着气解释,带着她向对岸游去。


 爬上对岸时,两人都已精疲力竭。郭襄的裙裾滴滴答答地淌着水,发髻散乱不堪。她回头望去,宫墙上人影憧憧,但暂时没人追出来。


 “他们一定会封锁城门。“郭襄拧着衣角的水,“我们得找个地方躲到天亮。“


 张君宝指向远处一片黑压压的屋舍:“那边像是民巷。“


 两人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几片菜地,钻入错综复杂的小巷。大都的民区与皇城判若两个世界,狭窄的巷道两侧是低矮的土房,空气中弥漫着炊烟与便溺混杂的气味。


 郭襄突然拉住张君宝,将他拽到一处屋檐下。一队巡逻的禁军举着火把从主街走过,铠甲摩擦发出冰冷的声响。


 “你怎么知道他们会来?“张君宝惊讶地小声问。


 郭襄指了指地面:“火把的光影先照过来了。“她想起小时候黄蓉教她的江湖经验,心头一酸,又迅速压下情绪,“我们得换身衣服,这样太显眼了。“


 正说着,巷子深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七八个黑影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堵住了两人的退路。


 “哟,这是哪家的少爷小姐迷路了?“为首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脸上有道疤,手里耍弄着一把短刀。


 郭襄将张君宝护在身后,手按上剑柄。她认出这些人是京城的街头混混,父亲曾说过大都地下有几十个这样的帮派。


 “我们只是路过,不想惹事。“郭襄沉声道,故意让嗓音显得粗哑些。


 刀疤少年吹了声口哨:“路过?湿漉漉的从皇城方向来?“他眼中闪过狡黠的光,“兄弟们,咱们今天逮着大鱼了!“


 一个瘦小的男孩突然指着张君宝惊呼:“老大!他怀里有东西在发光!“


 众人齐刷刷看去,果然见张君宝胸前衣襟里透出微弱的金光。张君宝下意识捂住胸口——那是郭襄给他的金丝镯子。


 这镯子你一直带在身上,郭襄问道。


 君宝点了点头,郭姐姐,适才与那赢公子打斗之时,并未察觉身体异样,现在又遇到了贼人,连累郭姐姐了。


 郭襄轻轻的拍着君宝的肩膀,你与姐姐在皇宫力抗蛮夷,说什么连累的话,这镯子是我亲手送你的,姐姐定然护着你不被贼人拿去。


 张君宝的记忆回到了三年前在风陵渡初见郭襄的画面。


 [风陵渡外]


 寒风裹挟着雪粒,在官道上呼啸而过。郭襄勒住青驴的缰绳,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风陵渡口,轻轻叹了口气。她十六岁的脸庞被冻得通红,却掩不住那双灵动的眼睛里透出的倔强。


 “小毛驴啊小毛驴,你说杨大哥会不会已经离开风陵渡了?“她拍了拍坐骑的脖子,声音里带着几分少女特有的娇憨。


 青驴甩了甩头,喷出一口白气,似乎在回应主人的问话。郭襄笑了笑,正要催驴前行,忽然听到路边树林里传来一阵打斗声。


 “放开我!你们这些恶徒!“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穿透风雪。


 郭襄眉头一皱,右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短剑上。她自幼受父母教诲,最见不得不平事。双腿一夹驴腹,青驴便通人性地朝声音来处小跑过去。


 树林中的空地上,三个彪形大汉正围着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衣衫褴褛,额头有一道血痕,却死死抱着怀中的一个包袱不肯松手。


 “小秃驴,把经书交出来,饶你不死!“为首的大汉狞笑着,手中的鬼头刀在雪光中泛着寒光。


 少年虽然害怕得发抖,却挺直了背脊:“这是觉远师父托我保管的,死也不能给你们!“


 郭襄在树后看得分明,心中暗赞这少年骨气。她轻轻跃下驴背,从包袱里取出一块手帕蒙在脸上,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个大人欺负一个孩子,好不要脸!“她清喝一声,身形如燕般掠入场中。


 三个大汉一愣,见来人是个蒙面少女,顿时哄笑起来。“小娘子还是回家绣花去吧,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