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战记华星子

第一百五十章 《武当云深问道处》(第2页)


 张君宝抬头,见一位青袍道人立于月下,手持拂尘,仙风道骨。道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清癯,双目如电。


 “多谢道长相救!“张君宝抱拳行礼。


 道人打量着他,忽然笑道:“小友体内真气充盈,却招式生疏,想必是得了什么奇遇?“


 张君宝警惕地后退半步,没有回答。


 “不必紧张。“道人摆摆手,“贫道清虚子,云游至此,见小友骨骼清奇,是难得的练武之才,故出手相助。“


 张君宝见他言语诚恳,稍稍放松:“晚辈张君宝,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清虚子目光落在他怀中隐约露出的经书一角,若有所思:“小友接下来欲往何处?“


 “我...“张君宝一时语塞。天地之大,竟不知何处是归途。


 清虚子微微一笑:“若无处可去,不妨随贫道前往武当山。那里远离尘嚣,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武当山?“张君宝喃喃重复,心头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个声音在召唤他。


 “不错。武当山钟灵毓秀,相传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地。“清虚子抚须道,“小友若有缘,或可在那里找到自己的道。“


 张君宝想起觉远师父常说的“随缘而行“,点了点头:“那就有劳道长了。“


 次日清晨,两人启程东行。路上,清虚子问起张君宝的来历。张君宝隐去《九阳真经》之事,只说自己原是少林寺僧人,因故离开。


 “少林武功刚猛有余,柔韧不足。“清虚子边走边说,“天下武功,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回归自然之道。“


 张君宝若有所思。途经一处竹林时,清虚子忽然停下:“小友可曾观察过竹子?“


 张君宝摇头。


 “你看,“清虚子指向一丛翠竹,“竹身挺拔却柔韧,狂风来时,它弯腰避让,风过之后又恢复原状。这便是自然之道——刚柔并济,生生不息。“


 张君宝凝视竹林,心中似有所悟。他忽然摆出一个姿势,模仿竹子在风中的摇摆,体内真气随之流转,竟比往日更加顺畅。


 清虚子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小友悟性极高,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数日后,清虚子因故要与张君宝分别。临行前,他画了一张简易地图:“沿此路继续东行,约半月可至武当山。山中有座紫霄宫,你可去那里寻我。“


 张君宝感激地收下地图:“道长恩德,君宝铭记于心。“


 独自上路后,张君宝白天赶路,夜晚研读《九阳真经》,结合清虚子的指点,武功日益精进。他不再拘泥于少林招式,而是观察自然万物,从中领悟武学真谛。看溪水流动,他创出“流水掌“;观苍松挺立,他悟出“青松劲“。


 这一日,张君宝正在林中练习新悟的招式,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打斗声。他循声而去,见一群黑衣人正在围攻一个商队。商队护卫已死伤大半,余下的人围着一辆马车死守。


 “住手!“张君宝大喝一声,跃入战圈。


 黑衣人见他年纪轻轻,不以为意,分出一人向他攻来。张君宝身形一闪,右手如灵蛇般缠上对方手腕,轻轻一抖,那人便痛呼着跪倒在地。这是他观察藤蔓缠绕树木而创的“缠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