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国富民强,民富国强?(第3页)

 萧靖凌听到黎世基问出如此严肃的问题,神情一变: 

 “陛下英明,大黎有陛下在,自是日益昌盛。 

 臣只是纸上谈兵之徒,怎懂得国家强盛之术。” 

 “不懂得,还是不想说?”黎世基一眼能看透萧靖凌的心思一般。 

 “大胆说便是,朕恕你无罪。 

 若是你都不说真话,谁还能跟朕说真话?” 

 “臣惶恐。” 

 萧靖凌微微拱手,直立腰身,稍作思考: 

 “陛下要臣说,那臣就斗胆说两句。” 

 “在臣看来,国家强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百姓有田种,能吃饱喝足,不用忍饥挨饿。 

 国家国库充足,能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军队强大,武器充足,兵士善战。 

 此乃最基本的三点。” 

 “你将百姓放在第一位?”黎世基提出自己的疑惑: 

 “书上讲,国富而民强,国为本。 

 如你所言,却是反过来的?” 

 “回陛下,臣大言不惭,觉得这话是有歧义的。 

 应该是‘民富而国强’。 

 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国家的财富哪里来? 

 主要是赋税,赋税取之于民,百姓富有,上交的赋税多,国库自然充盈。 

 国库充盈,便有更多银钱,打造利器战甲,供养士兵军队。” 

 一言落地,御书房内陷入一片安静。 

 高登垂着眼帘扫了眼萧靖凌。 

 他对萧靖凌的语出惊人都快习惯了。 

 但是对他每次说的话,还是感到惊奇。 

 黎世基手指轻点御案,眼眸深邃: 

 “民富…国强,似乎有些道理。 

 民富的时候,自然有过。 

 只是近些年,为何朝廷一再减免赋税,百姓反而更加贫困。 

 没有遭受天灾的地区,同样如此。” 

 “人口在增加。” 

 萧靖凌接过话头: 

 “百姓富足,生的孩子就多。 

 孩子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粮食。 

 但是实际上,人口在增加,土地却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着增加。 

 粮食产量有限。 

 甚至,有些地方的富户、官吏,为了自己的私欲,会强收百姓的土地,令他们无地可种。 

 如此一来,流民便会增加,随着流民数量上涨,有人沦为土匪盗寇,有的则……” 

 萧靖凌没有说下去,黎世基却明白了他接下来的意思。 

 “有的则会揭竿而起,反对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