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布局(第3页)

 “马上准备资料解释!” 

 他拍着桌子怒吼。 

 “设备溢价是因为特殊定制!检测设备选了江东新科是因为他们报价最优!都给我把理由编圆了!” 

 高管们噤若寒蝉,谁都知道这些“理由”编得再圆,也经不起财政厅的专业审计。 

 省财政厅的审计如同一柄利剑,悬在华微电子的头顶。企业内部的账目问题开始逐一暴露,高管人人自危,董事长于华更是焦头烂额。 

 而与此同时,郑仪已经在江东省半导体产业中悄然布局新棋局。 

 省发改委的小会议室内,郑仪正翻阅着刘信鸿刚刚送来的《江东省半导体产业调研报告》。 

 他的目光停留在“省内二线半导体企业”那一栏。 

 华微电子是龙头不假,但江东省并非只有这一家企业。 

 华微电子能够垄断省内的半导体补贴和政策资源,无非是因为它背靠省国资委,又有于华这种门路广的董事长。 

 但事实上,江东省还有三家二线半导体企业——明德电子、晶芯科技、华越半导体。 

 这些企业规模比不上华微,但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只是苦于缺乏资金和市场支持,始终无法真正突破。 

 郑仪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沉沉。 

 既然华微电子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换一家来扶持! 

 他抬头看向刘信鸿: 

 “这三家企业的资料,有没有更详细的?” 

 刘信鸿犹豫了一下,低声道: 

 “郑处,这三家企业的技术虽然不错,但规模太小,产能有限,省里一直不太重视……” 

 “规模小不代表没价值。” 

 郑仪冷笑一声。 

 “华微电子规模倒是大,可每年拿了十几个亿补贴,良品率还是上不去。” 

 刘信鸿不敢反驳,连忙从文件夹里翻出另一份材料: 

 “这是三家企业的具体情况。” 

 “江东微晶科技”:主营半导体材料,规模不大,但技术扎实,主攻碳化硅衬底制造,目前因市场竞争激烈,订单不足。 

 “新锐电子”:曾经给华微电子做配套封装,后来因华微拖欠货款,资金链险些断裂。 

 “长光半导体”:专注半导体设备维护和零部件生产,与三江大学实验室有合作,但始终接不到大额订单。 

 郑仪越看越觉得这三家企业才是真正值得扶持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