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组织的事情,组织决定

按照程序,临州市委书记王学文会先提交推荐名单,省委组织部再从中筛选、考察,最终上会讨论。

 可如果王学文压根不想让林雅上位,他完全可以不把她列入推荐名单里。

 然而,现在林雅却在候选名单上,这意味着什么?

 王学文在示好李远。

 这个举动很微妙,既没有直接站队,但也没阻拦,而是让组织部来评估。

 也就是说,如果郑仪这边选了林雅,王学文可以解释“我只是客观推荐能胜任的人”,如果组织部没选,那李远也不能怪王学文从中作梗。

 老狐狸的手段,向来都是不留痕迹的。

 郑仪抬头看向许建林:

 “再确认一下林雅的政治立场和工作作风,尤其是她和本地其他干部的关系。”

 “明白。”

 许建林顿了顿,又补充道:

 “另外,王学文书记前天去了趟省里,和省委宣传部的钱副部长碰过面。”

 郑仪眼神一闪。

 “哦?”

 “具体谈什么不清楚,但钱部长后来让人调了临州市委宣传部近两年的工作报告。”

 呵,果然不止一路棋。

 省委宣传部长钱国明和王学文的关系一向不错。如果他插手临州的宣传部长人选,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郑仪略一沉思,随即轻声道:

 “安排时间,我要见一下这个林雅。”

 他没有直接走正式考察流程,而是准备私下先接触。

 许建林点头:

 “我去安排。”

 三天后,一场"偶然"的考察座谈会召开了。

 名义上,郑仪带队调研临州市的新闻宣传系统改革情况,实则是对林雅的一次深入考察。

 会议室内,林雅侃侃而谈,从新媒体的发展、到政务公开如何与舆论监督结合,思路清晰,丝毫不怯场。

 郑仪全程不露声色,只在关键节点抛出几个尖锐问题:

 “如果市委的政策和群众利益出现矛盾,宣传工作该怎么平衡?”

 林雅没有犹豫:

 “宣传工作不是美化现实的工具,而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政策有争议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掩盖分歧,而是正面解释、倾听反馈、促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