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第2页)

“平静?”

赵玉春的叩击声停了片刻,随即又“笃笃”地响起,节奏似乎更快了一分。

“暴风雨前的平静?还是……心灰意冷的死寂?”

他仿佛在自问,又像是在审视那个遥远的对手。

“年轻人,气太盛,不懂得弯腰,不懂得‘留白’的妙处。锋芒毕露,就容易折断。以为靠着一腔热血,靠着徐志鸿那点赏识,就能在江州这潭深水里横冲直撞?”

赵玉春微微摇头,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嘲讽。

“天真!”

“这次的处分,这顶‘失当’的帽子,这如影随形的督导组,就是泼在他头上的一盆冰水。让他清醒清醒,让他知道,在这条路上,不是只有‘对错’,更多的是‘规则’,是‘规矩’,是‘盘根错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提拔贺铮、重用林姝、拿掉周阳马红军的时候,那股子舍我其谁的劲头呢?”

赵玉春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老夫倒真想看看,在市委盖棺定论的处分和紧箍咒面前,他那把硬骨头,还能不能挺得起来?”

“这盆冰水浇下去,心气浇灭了,锐气磨平了,那点‘为民请命’的热血凉透了……剩下的,大概就是认清现实后的平庸和谨小慎微了。”

“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赵玉春微微侧头,像是在聆听远处并不存在的回音,最终,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带着尘埃落定般的肯定。

“或许吧。毕竟……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青峰县委大院的气氛,凝重、湿冷,却又在冰面下涌动着看不真切的东西。

市委督导组的到来没有欢迎仪式,只有高琳带着几个县委办工作人员,在县委大楼门厅里略显局促地等候。

三辆考斯特中型客车驶入院内,刹车时发出轻微的排气声。

为首的车门开启。

市委副秘书长高启明迈步下车。

他约莫五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宜,穿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夹克,梳着纹丝不乱的背头,面容白净,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温和、平稳,甚至带着一点恰到好处的、属于市委领导的亲切笑意。

“高秘书长!一路辛苦了!”

高琳快步上前,伸出手。

高启明的手握上来,力度适中,带着公事公办的温热。

“高主任客气了。”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平缓,自带一种让人放松的磁性。

“工作所需,谈不上辛苦。”

他的目光温和地扫过门厅里等候的众人,微微颔首致意。

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一种沉稳的、属于更高层级机关的从容。

他身后,督导组的其他成员也陆续下车,有纪检口的,有组织部的,有财政审计的,还有两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政策研究室的“笔杆子”。

队伍构成复杂,目的昭然若揭。

“郑仪同志呢?”

高启明似乎很随意地问了一句。

“郑书记正在小会议室,准备下午的汇报材料,稍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