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玄远一吹
第281章 腾飞与衰落(二)
大批的“老白男”走上街头,呼吁抵制晓滥国货,更有甚者,会当众砸烂晓滥国生产的汽车,以表示对晓滥国人的不满。
有了这波民族情绪的buff加持,1985年鹰酱国又联合精工国等几个经济大国,在新月广场饭店和晓滥国签下了《广场协议》。
会议上,鹰酱国提出让刀币贬值、晓滥国币升值,从而拉动鹰酱国的商品出口,减少其贸易赤字。
对于鹰酱国提出的这个要求,晓滥国的官方普遍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当时晓滥国的半导体技术、核电技术、以及汽车制造技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有技术基础做保证,晓滥国的官方预判,他们本国钱币的升值不仅不会对已经成型的晓滥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反而还会增强晓滥国币的购买力。
如果时机成熟,他们反向收购鹰酱国和幽罗洲的企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晓滥国的官方很配合地签下了《广场协议》,并在日后多次主动要求提高升值幅度。到1988年,1刀币就只能兑换到120晓滥国币。
晓滥国币的购买力翻了一倍有余,本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开始疯狂增长,大量热钱涌入晓滥国,让他们恍如生活在梦中。
工薪阶级吃一顿饭,通常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刀币,注意,这里是“刀币”。
女人购买奢侈品比去菜市场买菜还简单,就连晓滥国的大妈们也是满世界的打卡。
那时晓滥国首都的地价,平均一平米是1000万晓滥币。
地段稍微好点的地方,比如金座,均价就有可能被炒到1亿2000万晓滥币一平米。
什么神糊牛肉、高尔夫、巴国红酒,全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只不过这种“经济高度发达”的底子非常虚,炒起来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大,而晓滥国却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实体经济做支撑。
一旦泡沫破了,没有传统制造业兜底,他们整个国家会立刻崩盘。
这一天来的很快,就在1990年。
1990年1月12日,这是晓滥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他们称这一天为“股市最黑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