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办法(第2页)

他找到了张鸿飞,原来张鸿飞在参观了整个工业园之后,又跑到科研院这边来了。

整个工业园区,在所有的工厂里,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家电厂和这个研究院了,其次是电线厂。

说起电线厂,现在已经开始正常生产电线了,电缆的制作工艺也调试得差不多了,目前正在准备投入正式生产。

李成才那边已经把其他的事务安排得差不多了,只等这第一批电线出厂,立马就能开始安装。

他准备采取先近后远的方式,先把流河县城里的一些尚未通电的地方,先都通上电。

然后是流河县周边的一些村庄,再开始通电。这些地方离得近,需要架设的电线杆也少,对变压等各种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低。

再然后,就是稍远一些的乡镇和村庄了。

这个年代,有很多的电线杆子其实都是用木头做的,就是一根笔直的树木,削成一根树桩,底端埋进土里,顶端固定上一些架子,然后把电线缠上去。

可能有很多年轻的小伙伴们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电线杆,可能你们见到的都是水泥电线杆,或者其他材料做成的更高级的电线杆。

但是在初期,人们架设电线就是采用木头做成的电线杆。

这种电线杆的好处是成本低,而且对生产技术要求不高,那时候水泥可是稀缺货色,而木头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

它的缺点也同样很明显,那就是不如水泥电线杆坚固耐用,容易被风刮倒或折断,时间长了还容易腐朽或虫蛀,埋在土里的部分也更加不耐用。

但在这个年代,大家没得选择,尤其是大规模地架设电线杆,那可不是只用一两根就够了,所以就只能用它了。

直到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木头电线杆才逐步被水泥电线杆所取代。但是在一些十分偏远的地区,仍然能见到一部分木头电线杆。

至于怎么安装电线杆,如何铺设电线,那就不是陈松需要操心的问题了,他只负责生产出电线和电缆,然后以成本价卖给流河县的官方就算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