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锦衣卫(第3页)

 身为陪伴朱元璋多年的贴身宦官,他深知此时朱皇帝的愤怒非同小可。 

 而且,朱皇帝生性固执,在盛怒之下,除了后宫的马皇后可能劝得住外,其余人若贸然上前,只会自取其辱,甚至遭遇杀身之祸。 

 因此,他明智地选择尽快完成差遣任务。 

 不久之后,步履急促的当朝李善长匆匆赶到。 

 李善长能够如此快速地到达,自有缘由。 

 作为,上辅下理百官,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办公之所便设于皇宫之内,不过属于外城范围。 

 这样既能彰显的地位,便于各部门官员前来商议事务,也方便皇帝随时召唤。 

 刚才,正是宋利在府中将他紧急请来。 

 如今李善长刚刚接任不久,正想通过处理一件大事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听朱元璋急召,二话不说就快步赶来。 

 此刻的朱元璋并未坐在台阶上,而是端坐龙椅,隔着御案打量着李善长说道: 

 “爱卿,今日朕才得知,那些地方官员竟然用空白账册加盖官印向户部报账。” 

 “此法看似高效,实则利用空白文书行欺诈之事。 

 朕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朕眼皮子底下。” 

 “你是,朕信任你,此事就交给你处理,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提及空白账册与印章问题时,李善长早已心中有数,毕竟他对官场中的种种伎俩了如指掌。 

 他立即拱手作揖,高声答道:“臣定不辜负圣恩!” 

 朱元璋看着爽快接下任务的李善长并未多言,只是淡然嘱咐道:“嗯,辛苦了,就这么办吧,去忙吧!” 

 “是,臣告退!” 

 李善长毕恭毕敬地从殿内走出,在台阶上站定,望向宫墙外繁华热闹的应天府,深深舒了一口气。 

 “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本相的手段了!” 

 ------------ 

 刚被任命为丞相的李善长,面对朱元璋交办的第一件正经差事,丝毫不敢懈怠。 

 他也有意借此机会,在朝堂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毕竟,唯有切实履行职权,才能让文武百官知道,现在的丞相是谁。 

 完全没察觉到其中暗藏的巨大风险,一心只想尽快完成任务的李善长,带上几个亲信御史开始行动。 

 之所以召集御史,也是职责使然。 

 御史虽名为专职挑刺之人,但确实承担着监督官员的重要职责。 

 带上一群御史,既是为了扩充人力,也是为了让整个过程看起来更公平公正。 

 同时,也让御史们明白,跟着自己才有机会在皇上面前崭露头角。 

 不得不说,李善长此举对长期不受朱元璋重视的御史们而言,实在令人振奋。 

 而且是公务在身,得罪人的事由丞相扛着,有了功劳大家共享,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当天,这群充满斗志的御史便跟随李善长奔赴户部。 

 这件事查起来其实毫无难度。 

 李善长根本没考虑过,为何锦衣卫声势浩荡,明显比他这个丞相和一群御史更管用,朱元璋却偏偏指派给他。 

 他只觉得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全身心投入户部调查。 

 顺着线索一路追查,仅仅两天时间,事情就被他彻底弄清。 

 原来,这种行为早已成为默认规则,大家都习以为常,无人觉得有何不妥。 

 这正好让李善长得以轻松拿到一份持有空白账册的官员名单。 

 核对无误后,他略表赞赏地夸奖了忙碌多日的御史们几句,随后整理衣衫匆匆入宫。 

 见到朱元璋后,李善长立即呈上最新整理的名单。 

 “陛下,臣自从领命以来寝食难安,与御史们日夜奔波于户部,终于查明。” 

 “这是涉案官员名单,请陛下过目!” 

 李善长口若悬河,言辞间尽显自信满满。 

 此事他以为做得又快又好,让人不得不夸。 

 然而,当宋利将名单递交给朱元璋后,朱元璋看过之后,却未如李善长预料般大加赞赏,而是沉着脸问: 

 “丞相,这份名单上的官员,是否确凿无疑地犯了过错?” 

 李善长听罢心中一惊,疑惑涌起:怎么就变成过错啦?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大家都这么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