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研究美食

 尽管李善长隐约察觉不妥,但他根本不清楚朱元璋对这种弄虚作假、欺瞒的行为有多么深恶痛绝。 

 他更料不到接下来的变故,还带着几分得意地回答: 

 “臣行事必定谨慎周全,因此,名单上的官员持有的那些盖了官印的空白账册,已被臣安排御史核查并收缴。” 

 此言一出,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瞥了李善长一眼,称赞道: 

 “丞相果然稳重老练,值得信赖。” 

 即便身为丞相,李善长听到朱元璋难得的夸赞,还是不禁心花怒放,连忙谦逊道: 

 “陛下过誉了,这不过是臣的职责所在!” 

 表面看似谦逊,但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朱元璋并未对李善长的得意表现多加指责,甚至希望他再嚣张些。 

 此时此刻,他关心的是名单上那些视朝廷事务如儿戏,只图偷懒敷衍、根本不顾及他这个皇帝的大臣们。 

 “宋利,宣旨,凡涉及空印案的官员,主管者革职斩首,副手及其余人员杖刑百记,流放充军!” 

 “遵命,陛下!” 

 宋利眼神骤然收缩,却一句话没说,在旁边的小桌上拿起早已备好的空白圣旨,奋笔疾书。 

 宋利开始办事了,可堂下的李善长却傻了眼。 

 直接斩首和流放? 

 这也太严厉了吧? 

 不就是图方便,在空白账册上盖个章嘛。 

 这点事,至于如此重罚吗? 

 这上位者到底想做什么啊! 

 作为案件的负责人,他最清楚不过了。 

 这里头绝非区区几人或几十上百人那么简单。 

 自洪武朝初建至今,已有不少时日,那些带着盖有空白印章的账本前来户部复核的官员数不胜数,单是名单上就列着上百人,若将所有牵连者全部惩处,至少也会牵扯到成千上万之众。 

 这是要大开杀戒吗? 

 不行啊,您这样做,我们老李可怎么应付? 

 李善长此刻敏锐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这件事是他主导并经手的。 

 如果真的要株连如此众多的人命和流放,尽管朱皇帝的名声可能会受损,但作为首辅的他的声誉又怎能保全? 

 一想到那遍地怨言的情景,李善长不禁打了个寒战,眼中神色也变得复杂起来。 

 他原以为朱元璋虽然严厉,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冷酷无情。 

 不行,这样的重担我扛不住。 

 于是,李善长向朱元璋深深一揖,谏言道:“陛下,此事虽由诸官员所致,但陛下能否略显宽容?” 

 “毕竟法律不追究多数人的过错,此事对朝廷并无太大损害,陛下何必如此严苛呢?” 

 朱元璋抬眼冷冷地盯着李善长,直到他额头冒汗,才坚定地说: 

 “爱卿不必多言,朕心意已定。” 

 “既然有人胆敢在我面前舞弊、欺瞒,那就让他们明白我的手段是否锋利。” 

 “爱卿退下吧,此事劳烦你了。” 

 李善长听罢,一脸无奈地一拱手,告退后步履沉重地离开了议政殿。 

 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圣旨一旦颁布,整个大明官场恐怕都要陷入恐慌了。 

 ------------ 

 李善长的预感果然成真。 

 然而接下来几天,他发现自己的担忧还是过于乐观了。 

 这不是简单的官场动荡,而是整个大明朝野上下都掀起了轩然。 

 毕竟,这次朱元璋发布的诏令极为严厉:主印者处死,副手则杖刑百下并流放。 

 要知道,“主印”已是相当高的职位,相当于一方诸侯;即使是“副手”,也能让家族兴旺发达。 

 更何况,这些涉案官员都是士林中的佼佼者。 

 再者,哪个能当上官的人,没有几个至交好友和门生徒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