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牢骚遍野(第2页)

 “要是成功了最好,不成还有下次,无妨!” 

 这一句话不要紧,段林真是憋不住了,眼眶湿润,声音沙哑地说: 

 “大人,我现在心里很痛苦!” 

 “我学了这些年,进了考场居然连破题的头绪都没有,太让人失望了!” 

 嘉定县令一听,顿时愣住了。 

 喂,你是怎么回事啊,连破题的思路都没有? 

 再看看周围和其他士子的交流,一个个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心里一紧。 

 他也经历过科举,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题目太难,难到大家都想不出答案,才会这样。 

 正好这时,考场里走出来一名士兵,把一张空白试卷贴在墙上,嘉定县令赶忙上前看。 

 一看题目,他也愣住了! 

 嗯,没事了! 说实话,如果他是考生的话,估计会骂得更凶。 

 这种题目,就算是先生看了也会跳楼的。 

 ------------ 

 不只是江南的考生在哀号,整个大明朝的疆域内,仔细一听,到处都是士子的抱怨声。 

 真是被坑惨了啊。 

 科举不是一家一姓的事。 

 虽然自家今年没士子参加,但明年呢?后年呢? 

 只要家里有孩子的,都要关注每年的科举。 

 更别说那些家里已经启蒙的孩子了,更是关心。 

 就算是一般的百姓,知道科举和自己没关系,也会多听听。 

 当作趣事听听也好啊,多好的八卦。 

 可是听着听着,他们就越发迷茫了。 

 在酒楼或是客栈,但凡今年参加考试的书生,没有一个不咒骂的。 

 “正理兄,你是最有经验的人,你说说,这题目算不算正经?” 

 被称为正理兄的青年不过二十出头,但脸上写满沧桑。 

 听了这话,他苦笑着饮尽杯中之酒。 

 “哎呀……正经?” 

 “这特么还分正经不正经?” 

 “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你们在考场见过多少人考完后看到考场就两腿发软的?” 

 “那些都是被吓的,他们以为每次科考都这么难!” 

 “别说他们了,要不是我两次侥幸入考,真正体验过科考,我都快崩溃了!” 

 旁边的学生听到这里也不禁打了个寒战。 

 一想起当时最后一题的诡异,就觉得全身冰凉。 

 那种感觉,像是对人生的质疑,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多年全白费了,自己一无是处的绝望。 

 正理兄这么一提,就像揭开了心底未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开来,那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一位突然红了眼眶的学生猛地举起酒杯,甚至举到了头顶,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正理兄,李某敬你!” 

 “多谢你的宽慰与开导,否则我从考场出来就投河自尽了!” 

 “敬你!” 

 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受此影响,连续好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般接连敬酒。 

 正理兄被这一幕弄得措手不及,脸涨得通红,连连摆手说: 

 “我只是比你们多考了两次而已!” 

 “虽然我运气不好,第一次考到一半病倒,第二次被掉下来的瓦片砸伤,但毕竟进过考场。” 

 “所以啊,我深知坐在里面的感觉。” 

 “我们都在煎熬,熬过一关还有下一关,等所有难关都过去才算成功,但如果连第一关都过不去,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切都完了。” 

 正理兄此刻满脸的苦涩与感慨。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为何能够给你们一些指点呢?” 

 “其实很简单,今年我能完整地把考试完成,就已经让我觉得十分幸运了。” 

 “就算是题目古怪了些,难度大了些,那又能怎样?” 

 “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难吗?大家不都一样难吗?既然如此,这反而意味着我的运气在转好呢!” 

 “所以我现在才有心情来安慰你们。” 

 听到这里,那些了解过正理兄过往经历的学生们也只能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