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死十族方孝孺(第2页)
 五言、七律这类诗作尚可,只要平仄对得上,总能凑出一首。 
 但词牌不同,一个词牌便是一套格律、节奏、声律。 
 难度何止高了十倍? 
 可以说,敢在诗会上写词的,要么是哗众取宠,要么是胸有成竹。 
 而眼前这位年纪稍长的老哥,怎么看也不像是哗众取宠之人。 
 就在众人因这标题惊讶不已时,胡惟庸挺直腰板,一口气写下了那铭记两辈子的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开篇一出,全场震惊。 
 后面挤不进来的学子,急得直跺脚。 
 傻子也知道,这是出了大事了,可前面的人既然看到了,能不能念出来啊。 
 方孝儒虽情商不高,但对待学问,他可是极其认真。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沉声诵读起来:“滚滚长江……” 
 仅仅一个开篇,便让不少学子羞愧难当,纷纷将自己的“大作”撕得粉碎。 
 没写! 
 没看到就是没写! 
 谁都不傻,仅看这开篇便知,与他们的作品简直是天壤之别。 
 今日这场诗会,必将名留青史。 
 那时的场景,若是将他们的那些“杰作”记录在册,恐怕会让他们颜面尽失,甚至连子孙后代都跟着蒙羞。 
 毕竟,老话常说,不怕不懂行,就怕同行相衬。 
 平日里,他们的作品虽然未必让人惊艳,但至少也能赢得几声称赞。 
 然而,放在此刻,与胡惟庸的《临江仙》相比,简直是被踩在泥里,毫无光彩可言。 
 几位学子撕毁了手中的“大作”,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惺惺相惜的意味。 
 聪明人自然懂得与聪明人为伍。 
 “段兄,你觉得这首词如何?” 
 “虽然只听了开篇,但仅凭这开篇的笔力,后续也绝不会差!张兄,你呢?” 
 “张某也是如此认为!咱们这些微末之光,还是别去与皓月争辉了!” 
 “哈哈,段某也是这么想的,遇到这等大才,甘当萤火之光也未尝不可,输了是常理,赢了反而不正常!” 
 …… 
 不得不说,这两位学子的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这胡惟庸,绝对是个大才子。 
 此时,胡惟庸已经写完了上半阙。 
 那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一众学子仿佛看到了史书中那些文臣武将逐渐凋零的景象。 
 方孝儒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博览群书,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无一不读,但正因为读得多,他才更清楚自己与这位“落榜老考生”的差距。 
 这首词,光是诵读便让人感到荡气回肠、慷慨悲壮,更遑论其深意。 
 胡惟庸此时也颇为感慨。 
 来到这个世界,见到了许多曾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名人”,他对这首词的感悟愈发深刻,笔下的文字也愈发激昂。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方孝儒大声诵读出这最后一句,满场学子仿佛醉酒一般,满脸通红、双目赤热地看向胡惟庸。 
 然而,胡惟庸却随手将笔一扔,擦了擦手,笑着问道:“诸位,在下这首词如何?” 
 这番气度,远非眼前这些尚未踏入官场的毛头小子所能比拟。 
 也不知道是谁胆子这么大,直接大声问道:“这位兄台的词作让我们自叹不如,敢问尊姓大名?” 
 胡惟庸听了,微微一笑,眼睛转了转,笑着回答:“在下姓陈,名近南,陈近南是也!” 
 (本章完) 
 -------------胡惟庸深谙处世之道,虽然玩闹无妨,但绝不和朱元璋开玩笑。 
 他如今的身份是恩科的主考官。 
 今天遇上一群应科举子的诗会也就罢了。 
 若是写了一首词,还留下自己的名字,岂不是给了这些士子结交主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