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父辈荫蔽(第2页)

 除了某个他不愿提的事情外,其他的想法,他其实还挺认可的。 

 在胡惟庸看来,在这个时代,在大明,做官是必须的。 

 没有官位傍身,以后家族只会任人欺负。 

 什么人情、面子,都是虚的。 

 地位不同了,谁还会记得你家的那点人情? 

 只有胡仁彬有了官位,胡家才能稳稳当当地传承下去。 

 至于能不能传百年、千年,胡惟庸并不在意。 

 他啊,只要过好自己,照顾好眼前人,就足够了。 

 反正他对胡仁彬的安排是:官要做,但要避开京城和一些隐患。_咸^鱼*看¨书_ `最*新.章!节,更_新/快^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来,这事得自己替这臭小子操心了。 

 不过,眼下还不急。 

 他刚刚从院试的麻烦中脱身,假期才刚开始,哪有心思立刻忙碌起来。 

 可一想到院试,胡大老爷突然记起一件事。 

 好像……今天和解缙、方孝孺有约? 

 想到这儿,胡大老爷立刻吩咐胡义准备出门事宜。 

 (本章完) 

 ------------ 

 胡大老爷难得出一趟门,可把胡府的大管家胡义激动坏了。 

 自家老爷自从卸任丞相后,简直像个大家闺秀。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平日里的访客也一概推掉。 

 胡义只是个管家。 

 他从小跟在胡惟庸身边,从书童做起,一步步坐到如今胡府大管家的位置。 

 他亲眼见证了胡惟庸如何一步步登上丞相之位。 

 正因如此,即便在胡府最风光、最张扬的时候,他也没有飘。 

 因为他清楚,别人对他恭敬,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只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厉害的主子罢了。 

 胡义的低调、本分与精明,让胡惟庸即便换了芯子,也依然留用他。 

 相处越久,胡惟庸越觉得这位管家得心应手。 

 然而,这份情谊对胡义来说,却成了一种负担。 

 胡义早已将自己视为胡家的一份子,对胡惟庸辞去之位并无异议。 

 在他看来,只要老爷还在,官职辞了也无妨,将来若需复职,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可转眼间,胡府闭门谢客,胡惟庸整日在家沉迷美色,这让胡义感到困惑。 

 他曾试探性地询问,却只换来胡惟庸一脚和一句:“少琢磨那些不该琢磨的,咱家踏实过日子!” 

 这话本无深意,但胡义却听出了弦外之音,以为老爷惹了麻烦,不得不低头认怂。 

 因此,明明无事发生,胡义却比往年更加谨慎,见人便笑脸相迎。 

 可回到胡府后,他总是忧心忡忡。 

 每当胡府稍有起色,他便兴奋不已,可看到老爷那副咸鱼模样,又不禁痛心疾首。 

 如今,看到“不务正业”的老爷终于外出访友,他自然欣喜万分。 

 胡惟庸悠闲地坐着马车来到栖霞寺,将望眼欲穿的胡义打发走后,背着手走了进去。 

 此时,方孝儒和解缙早已等候多时。 

 见胡惟庸进来,二人连忙起身:“陈兄!” 

 胡惟庸背着手打量二人,心中已有数。 

 方孝儒一脸沮丧,解缙依旧没心没肺,二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他本不想提科举之事,以免二人。 

 不料,方孝儒刚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成绩,还主动道出了结果。 

 “陈兄,大绅考得不错,榜上有名,虽只是中游,却也过了童子试这关!” 

 “唯独在下名落孙山!” 

 “不知陈兄此次如何?” 

 “可曾蟾宫折桂?” 

 胡惟庸一听,心中了然。 

 果然如此! 

 看方孝儒那副倒霉模样,便知他此刻颓废至极。 

 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 

 方孝孺自己出的题目,虽然仍属于经义题的范畴,但他的性子迂腐木讷,怎么可能理解得了截搭题的玄机?若是经验丰富,基础扎实,他或许能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