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这,才是我大明对待外邦的核心之道!(第3页)

 (本章完) 

 ------------ 

 “太子,此举不妥!”朱标话音刚落,胡惟庸便毫不犹豫地开口反对。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目光纷纷投向胡惟庸,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胡惟庸?胡大老爷?他怎么会反对?在众人眼中,胡惟庸是帝党、陛下的心腹,与太子关系密切,怎会在公开场合与太子唱反调?这太反常了! 

 众人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不对,纷纷缩了缩头,心中暗想:有大佬要开战,不想惹麻烦的赶紧躲远点。 

 一时间,胡惟庸独自面对朱标,中间再无其他官员。 

 朱标对胡惟庸印象颇佳,并未觉得他是在打自己的脸。 

 在他看来,胡大老爷此刻开口,显然意味着自己刚才的言辞可能出了严重问题。 

 正因为如此,胡大老爷连一点情面都没留,直接当场反驳。 

 对胡大老爷,朱标向来十分敬重。 

 于是,他恭敬地拱手说道:“本宫年少轻率,望胡公不吝指教!” 

 朱标态度谦逊,胡惟庸自然不会咄咄逼人。 

 他向朱标回了一礼,随后肃然说道:“殿下,臣坚决反对您刚才所提的观点!” 

 “以最高礼仪接待?” 

 “还要加倍赏赐朝贡礼品?” 

 “此乃大错特错!” 

 说到这里,胡惟庸情绪激动,用力挥了挥手,继续道:“我大明是他们的宗主国,是名副其实的上邦!” 

 “上邦岂能视他们为平等?” 

 “若是平等相待,那我们还当什么宗主国?岂不是白费心力?” 

 众人听到这番话,猛然间觉得确实有理! 

 对啊,咱们可是宗主国啊! 

 说白了,咱是大明父亲,怎么能和儿子平等呢? 

 哪有父亲和儿子平起平坐的? 

 这不乱了套了吗? 

 大明是中原正统、汉家王朝,千年文明传承至今。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这一套,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中。 

 这不仅仅是儒家经典上的理论,更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从家庭的养老、扶幼、扶贫、济困,到士大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切,都是汉家王朝的阶层划分和阶级理论的体现。 

 如果把这套理论套用到大明与周边小国的关系上,那胡大老爷的话简直是字字在理。 

 哪有儿子敢在老子面前要求平等的? 

 这不得好好教训一下? 

 就在这时,一位礼部官员站了出来。 

 不知是读书读傻了,还是另有图谋,想借此机会出个风头。 

 他忽然开口问道:“胡公,我大明乃是汉家王朝、礼仪之邦。” 

 “若是此举怠慢了周边番邦,岂不是让人笑话?” 

 胡惟庸直视这位中年官员,直到对方被看得心里发毛,忍不住后退两步,这才扫视众人,沉声说道。 

 “荒谬!” 

 “我大明威震四方,万国来朝,凭的是什么?” 

 “你们难道真以为靠的是礼数?” 

 “或是名声?” 

 “这简直是胡扯!” 

 胡惟庸说到这里,忍不住破口大骂。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手指直指众人,厉声喝道。 

 “你们必须清楚!” 

 “尊严只在刀剑之锋,真理只在火炮射程之内!” 

 “为何那些小国对我大明俯首称臣?” 

 “因为若他们不与我们讲理,我们就用刀剑和火炮教他们规矩!” 

 “等我们用刀剑和火炮教会他们规矩后,他们便只能按我们的规矩与我们讲理!” 

 “这,才是我大明对待外邦的核心之道!”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