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第2页)

 “比如这次番邦朝贡之事,在官员眼中,只需办好上官交代的任务,就算结束了。” 

 “而对百姓来说,不过是看个稀奇、凑个热闹!” 

 “但对你而言呢?” 

 “你须着眼的是大明与番邦未来的关系!” 

 “这些番邦对大明有何益处?” 

 “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是其他?” 

 “要获取这些利益,大明需付出什么?” 

 “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交出这些东西?” 

 见朱标被一系列问题问得陷入沉思,胡惟庸微微一笑。 

 这才对嘛。 

 琢磨这些问题就对了。 

 你堂堂大明太子,未来的国主。 

 你去想怎么善待番邦,给他们面子做什么? 

 你得学你爹啊。-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面子我要! 

 里子我还要! 

 反正好处我要拿满,其他的再说。 

 看朱标差不多琢磨明白了,胡大老爷继续道。 

 “直白地说,要想让周边的小国俯首帖耳,强大的武力是不可或缺的。” 

 “我之前就讲过,弱小之国根本没有外交可言!” 

 “只有刀剑和火炮,才是国家之间交往的真正底气!” 

 “正因为畏惧大明的武力,目前各国还不敢有什么异心。” 

 “但他们也会猜疑,会琢磨,大明的武力虽然强盛,但会不会真的出手呢?” 

 “所以,他们时不时会试探一番。” 

 “如果大明表现得强硬,他们自然会乖乖当儿子,做条狗。” 

 “可如果大明以柔相待,以礼相待,那些小国必然会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说到这里,胡惟庸轻笑一声,似乎想到了什么。 

 “太子殿下,您不妨想想高丽!” 

 “他们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历史上,高丽向中原王朝、汉家王朝称臣纳贡的次数少吗?” 

 “可哪一次他们不是在称臣纳贡后依旧不老实?” 

 “就像现在,高丽难道不知道,若是大明出手,他们倾全国之力也挡不住吗?” 

 “他们当然知道!” 

 “可他们就是敢杀大明的使臣,敢搞这些小动作!” 

 “太子殿下,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这话一出,朱标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高丽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那确实是在打大明的脸。 

 虽然对方急忙道歉、赔罪,但实质上,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胡惟庸再次冷笑一声:“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胆子?” 

 “还不是因为大明对这些小国太过优待!” 

 “陛下甚至在《皇明祖训》里把许多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大明的皇帝都确定不打我了,还要让后世的皇帝也不打,那我怕什么?” 

 这就是胡惟庸在说,朱元璋的祖训反倒助长了各国的异心。 

 可朱标却无法反驳。 

 胡惟庸继续道:“在我看来,要想让这些小国老实听话。” 

 “时不时就得教训一顿,就算不下死手,也得敲打一二!” 

 “就像这次,各国不是都派了使臣来大明了吗?” 

 “那咱们就抽一批精锐出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军威,顺便掂量掂量,他们那矮小的城墙和不成器的军队,能否挡得住我大明的雄师!” 

 这个提议一出,朱标顿时眼前一亮。 

 “胡公,此计甚妙!” 

 “好啊!” 

 “此计既能彰显我大明军威,又无需真正动武,真是绝妙!” 

 “既然如此,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本宫回去就着手安排!” 

 朱标显然打算亲自操办此事。 

 关键是,这事儿也只有他能胜任。 

 别看朱标平日里仁厚,但他绝非软弱之人! 

 这位太子爷能让所有皇子和大臣心服口服,自然也有几分王者之气。 

 而这个决定,他完全有资格做出。 

 毕竟,这可是史上第一太子的分量。 

 (本章完) 

 ------------ 

 眼见着一事儿定下来了,胡惟庸转而提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