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方孝孺进入周报社

 说白了,连江湖厮杀都得避开医生,医生又怎会没有传承延续?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那些稳重的御医们去处理吧。?咸·鱼·看-书¨ .更^新^最,快` 

 这些人本就擅长固本培元、温补之类的疗法。 

 对于他们来说,急躁不得,最好是循序渐进。 

 这不挺好的嘛! 

 而且,胡大老爷隐隐觉得,自己暂时还是不要太出风头的好。 

 毕竟,与朱元璋打交道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他好奇心极重。 

 十有这老小子看完那篇文章后,必定会派出一批锦衣卫盯着。 

 要是最后被老朱知道了,其实也没什么。 

 但终究不好解释啊。 

 毕竟,和朱元璋关系还挺近的,有话不直说也就罢了。 

 结果你连折子都不上,反而跑到报社用假名发表文章。 

 这多少有些不地道吧? 

 正因为知道一动不如一静,胡大老爷索性继续在家摆烂。 

 如今府上也颇有意思。 

 小月儿初次掌家,难免闹出些小笑话。 

 不过,这不过是让她积累点经验而已。 

 些许瑕疵,无伤大雅! 

 府上的人,包括胡大老爷,都在静静等待胡馨月和朱标的婚礼。 

 另一边,大儒宋濂看着科举失利后略显颓丧的方孝孺,心中难免感到棘手。 

 这个学生,才华并非不足,只是性格过于木讷古板,难以应对那些讲究机变的科考题。 

 本届科举遇上胡大老爷,对方孝孺而言,实在是一场无妄之灾。 

 然而,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如今,宋濂已无更多可教方孝孺之处,他的基础早已扎实。 

 剩下的无非是为应试多刷些卷子,或是深入钻研学问,但这并非眼下方孝孺该做的。 

 宋濂终究不忍见爱徒就此沉沦,便放下身段,为他谋得一份在报社审稿的职位。 

 这职位品阶不高,也非肥差,无人争抢,宋濂的面子足以办到。 

 不过,事情办妥后,宋濂心中仍有几分忐忑。 

 毕竟,方孝孺那古板的性子,难保不会当场拒绝。 

 然而,当他缓缓向方孝孺道出自己的安排和考量后,方孝孺却表现得异常激动。¢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宋濂未曾料到,这个一向古板的学生,竟对这新兴的报社颇感兴趣,正好借此机会学习一番。 

 这真是巧了! 

 对于方孝孺而言,能进入报社工作,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如今的大明周报早已名声在外,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识文断字的老夫子,乃至朝廷中的王侯将相、封疆大吏,无不对其感兴趣。 

 大明周报完美地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白,内容涵盖广泛,无论你对其中的哪一部分不感兴趣,总能找到吸引你的内容。 

 除非你像胡大老爷一样,见识过后世知识的性增长,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的丰富,否则,无人会对大明周报不感兴趣。 

 因为,这里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对国家大事感兴趣的,不妨仔细阅读上面发表的时文。 

 如今的时文,已不仅仅是江湖上小有名气的“在野高人”所写。 

 许多在职的四五品官员也已纷纷参与其中。 

 胡大老爷甚至知道,有好几位部堂级官员也在暗中准备,期待某天一鸣惊人。 

 在这样的好形势下,没人能保持冷静。 

 至于诗词方面,更是不用多说。 

 如果你有一首酝酿已久、自认为特别满意的诗词,你是愿意寄给老友,等待十年慢慢传扬名声,还是愿意在大明周报上刊登,一个月内名扬天下? 

 谁没有点虚荣心呢? 

 正因如此,大明周报上诗词歌赋板块的竞争最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