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陈近南是胡惟庸胡大老爷?(第3页)
 “今年晚些时候,你们若能有所成就,我会向陛下为你们请功。 
 ” 
 有这样的承诺,还需要别的什么呢? 
 等到大家情绪稳定下来,胡大老爷让大家离开,独自散步去了。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纷纷散去。 
 不久后,方孝孺独自前来。 
 这一章到此结束。 
 --- 
 方孝孺刚才是看见胡大老爷对他使眼色了。 
 然而,在过来之前,他犹豫了很久。 
 毕竟,猜疑终究只是猜疑,真正面对时,情况完全不同。 
 陈近南对方孝孺来说,是一个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的大哥级人物。 
 无论是在青楼还是诗会上,他总是引人注目。 
 作为朋友,过去与陈近南的几次聚会,对方孝孺而言,都是珍贵的美好回忆。 
 可是现在,陈近南揭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胡惟庸胡大老爷?这可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人们常说交游不问出身,但实际上这只是空谈。 
 现实中,方孝孺这样师从大儒宋濂的名门子弟,又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放在常人中已是极为出彩的存在。 
 放在社交场合上,若他不借助关系、寻找门路,连和胡大老爷面对面交谈的机会都很难得到。 
 简单来说,两人之间的阶级差距极大。 
 这种阶级差异虽然无人明说,却确实存在。 
 按正常情况,等方孝儒科举成功,在官场崭露头角并有所依仗后, 
 或许才能勉强作为小人物在胡大老爷面前问安。 
 没错,只有达到那个层次,才有资格在特定场合下报上姓名、敬杯酒,做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 
 毕竟,胡惟庸胡大老爷已是大明新兴帝国首批权贵之一, 
 同时也是最顶级的权贵之一。 
 而这种状况,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所以,那个平日能一起逛青楼、互相斗嘴、玩游戏的老大哥,突然变成如今最顶尖的大佬。 
 这其中的恩怨纠葛,绝非几句话能解释清楚。 
 因此,当方孝儒鼓起勇气,按胡大老爷暗示独自前来拜见时, 
 那复杂得像扇面的表情,真是耐人寻味。 
 三分急迫、三分尴尬、三分纠结加一分羞涩…… 
 而且,这小子也很有趣。 
 一进门,也不多说,直接深深一揖。 
 “学生方孝儒拜见胡公!” 
 胡惟庸听着他恭敬的称呼和态度,丝毫不感到意外。 
 胡大老爷挑挑眉,带着几分玩味说道: 
 “孝儒啊,我可没奢望你能叫胡兄或老胡,但你喊胡公是不是太过了?” 
 “要知道,前两次一起去青楼,赢的人可是我!” 
 听到胡大老爷毫不掩饰的调侃,方孝儒无奈地抬起头,苦笑着。 
 对面的胡大老爷泰然自若,那张熟悉的面孔和身形让方孝孺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化名为陈近南的他,正是权倾朝野的胡惟庸。 
 没有一丝侥幸,也没有半点虚假。 
 即便方孝孺已有心理准备,仍觉得世事难料。 
 “该怎样称呼您呢?” 
 “胡公太生疏,胡兄或老胡又太失敬,胡大人又显得太正式……” 
 方孝孺的抱怨引得胡大老爷笑了。 
 “私下叫老胡,公开场合只能称胡大人!” 
 “这是规矩,若被人听到你直呼老胡,你可就麻烦了。 
 ” 
 胡大老爷直言不讳地解释。 
 方孝孺苦笑着抬头,眼神中满是埋怨。 
 他知道在外人面前绝不能叫“老胡”。 
 胡大老爷的地位确实不容小觑。 
 不仅是前宰辅,门生故旧无数,还是太子的岳丈,实打实的皇亲国戚。